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5)

共检索到 285 条数据

  • 基于粤北乡村客家丧俗的香烛文创产品设计 2020-06-01

    丧俗是粤北乡村客家人重要的人生礼仪,通过对客家丧葬器物的创新设计,可以推动客家非遗文化的传承。本文调研粤北客家丧俗概况,梳理丧葬仪式及器具,寻找典型用具,确定香烛的精神定位;运用客家文化元素和符号,进行香烛制品的创新设计,促进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客家文化产品创新研发提供参考。

  • 漳州非遗文化在钟表设计中的开发策略 2020-06-01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同时又是"中国钟表之城",开发具有漳州非遗文化特色的钟表产品,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本土非遗文化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对助力漳州非遗文化系列钟表品牌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文化融合和产品开发的角度探讨漳州非遗文化与钟表设计的结合,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方法。

  • 基于仡佬族非遗创新的设计扶贫路径研究 2020-06-01

    本文从国家乡村振兴及设计扶贫的大背景出发,探究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设计创新的设计扶贫路径。在搭建和依托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平台基础上,对仡佬族非遗资源的人文精神、文化元素进行深度解读、整合、开发、再创造,打造具有仡佬族非遗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仡佬族非遗戏曲复兴;开设仡佬族非遗工坊,让丰富多彩的仡佬族文化得到更好传承的同时也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造提供一定参考。

  • 基于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以南通板鹞风筝工匠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因此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前人技艺的拷贝与重复阶段。对非遗静态的保护固然重要,但对非遗动态的传承与创新更为重要,如何让非遗跟随时代的步伐继续蜕变成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从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角度深入探索非遗的创新发展之路。

  • 非遗引入应用型高校设计教学实践初探——以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经营后,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等问题。笔者与所在学校做了探索性尝试,将非遗引入应用型高校设计教学,结合实践实例总结项目甄选、地方环境、理论基础和科技手段四个方面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如何将非遗引入教学中,探索非遗引入应用型高校设计教学的可行性。

  • 基于文化传承的广西铜鼓视觉设计艺术创新研究 2020-06-01

    在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时代,视觉设计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载体,亦是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在文化传承目标视角下,创新视觉设计理念、丰富艺术表现形式迫在眉睫。广西铜鼓非物质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传统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从当前广西铜鼓传承发展及视觉设计现状来看,历史机遇和严峻考验并存,特别是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背景下,将广西铜鼓诸多文化元素与视觉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俨然成为一种主流方向。基于此,文章以广西铜鼓非遗为例,重点阐释了视觉设计模式的转变对铜鼓生存环境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最后以构建"理念—文化"多层次的视觉设计形式、建立"设计—产出"递进式的视觉设计模式、形成高效的媒介创新融合机制为出发点,构建了相应的优化途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蕴涵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些元素不仅具有极高的装饰性,而且沉淀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将其应用在平面设计中,有利于帮助我们寻求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通过多层面的分析,再次展现非遗元素的璀璨光辉。

  • 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研究 ——以“南京剪纸”为例 2020-06-01

    随着创意新时代的到来,文创产业作为传统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为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南京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南方剪纸的主要代表,在中国非遗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高的艺术和美学地位。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南京剪纸艺术价值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风格和形式上的创新性开发,使南京剪纸朝着新的发展方式迈进,以期促进城市相关产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