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

共检索到 26 条数据

  • 喀斯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 2020-06-01

    厘清喀斯特地区非遗分布的空间格局有利于盘点资源现状,客观了解区域文化产生过程,以提高非遗的管理、保护与开发水平。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贵州9个地州市10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结构层次分明,民俗类数量最多,曲艺、传统医药与传统美术类相对稀缺;(2)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以贵阳市和黔东南州为双核心,中部和东部集聚明显,西部地区分布较少;(3)贵州省近9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海拔1 400 m以下的喀斯特低山、中低山区域,曲艺类占比最高,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技艺两类分布与主要河流流域拟合较好,民间文学类与明清时期主要交通干线空间分布关联较高;(4)地形地貌、水系、文化、交通、经济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喀斯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刍议 2020-06-01

    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持人类文化创造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和发展的目的;坚持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原则;活化利用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手段。贵州是非遗资源大省,正逐步向非遗保护强省迈进。贵州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实践已步入全国前列,逐渐形成了非遗保护和发展的"贵州模式"。该研究可为当下的非遗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更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贵州非遗保护和发展路径。

  •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06-01

    数字化保护是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贵州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然其数字化进程尚处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网站建设滞后、建设主体分散等问题,也面临着非遗的地域性、民族性等难题,因此要制定非遗数字化的专项发展规划,启动"贵州非遗记忆工程",大力引进并研发数字化保护新技术,集合多方力量共享共建少数民族非遗数据库,将非遗数字化建设与贵州城乡文化建设相结合。

  • 贵州省非遗传统舞蹈旅游开发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0-06-01

    立足于保护、传承和发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商业模式。聚焦贵州省非遗传统舞蹈旅游开发,以实现其良好与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贵州省非遗传统舞蹈进行旅游开发存在问题成因、模式特点对比等进行科学分析,分别从宏观引导层面和微观操作层面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求获得具有创新性的旅游开发路径建议。

  • 版权视角下的非遗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贵州省非遗IP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方式。在当前新媒体新市场的环境下,可以借助IP艺术授权平台进行跨界合作,将更多的传统非遗文化资源转换成非遗文化产品,进而实现非遗文化融合传播与推广,提升非遗文化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贵州省有丰富多样的非遗资源,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贵州省内相关单位也积极开展各类非遗文化活动,促进省内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结合版权法的相关法律知识,对非遗IP授权这一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并且通过结合贵州省非遗资源的情况,探索非遗IP授权模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

  • 非遗数字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生根于先辈的劳动与生活中,它所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精神财富,也是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体现,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运作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贵州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普遍的趋势,分析数字化技术在贵州“非遗”产业化运作中的应用,能够对其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供参考。

  •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路径探析 2020-06-01

    本文在对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了改善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发展工作有所裨益

  •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对少数民族"非遗"相关概念、贵州少数民族"非遗"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贵州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