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5 条数据
-
高职院校图书馆非遗特色资源建设实践与探索∗ ——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传承遗产,对其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其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的探索实践,包括在建设过硬非遗研究团队、选择重点特色课题、建立地域非遗文献展区、开展丰富多彩专题活动、创建数字化特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
从文旅融合看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2020-06-01
文化与旅游,正如"诗与远方"一样,两者的有效融合,将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增长极。南通地处长三角,人文荟萃,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但传承与保护还处于浅层阶段。文旅融合背景下,梳理南通的非遗文化资源,以融合开发视角,因地制宜,提出互促建议。
-
“互联网+非遗传承”教育资源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灿烂多彩的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的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它展现着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蕴藏着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彰显着民族享有的文化魅力,体现着民族精神传承的伟大力量,是人类发展史上承载鲜活文明的不可缺少的存在。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发显得珍贵,于是如何激活非遗传承教育资源成为了非遗传承问题中的研究热点。如今我们的生活处处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互联网可树立起全新的符合时代观念的非遗文化形象,可为非遗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互联网+非遗传承"是开发非遗传承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
立法助力非遗保护 擦亮古都文化底色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首都非遗保护、保存工作,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职烹饪教育课程资源体系融合研究——以“汨罗土八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 2020-06-01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教育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课程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伴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时下热点。作为中职烹饪专业教师,我偶然发现“非遗”与中职烹饪课程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而目前对于二者的整合性研究有限。鉴于此,文章将以“非遗”与中职烹饪教育资源融合为主题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推动中职烹饪教育的发展。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0-06-0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研究发现,体育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条件.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开发秩序混乱、文化现象失真、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单一、缺乏专职人才等.并提出:科学规划,合理统一布局、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推广路径、完善资源的开发途径、促进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结合、积极培养体育非遗旅游人才等解决措施.
-
人类学视角下的“非遗”保护理论、方法与路径 2020-06-01
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文化在不断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中不停发展改变,存活于当下社会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能例外。所有“非遗”都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所谓动态意味着它不仅与历史有关,与现当代有关,还应该与人类的未来发展有关。另外,从整体论看,既要将非遗放在动态的时间维度中来理解,也要将其放在复杂的杜会空间中来审视,看到它是后现代社会和知识化社会的产物,不仅是被保护的“遗产”,还是参与新的社会建构的“资源”。人类社会从开发自然资源时代转向开发“人文资源”时代,与人文资源紧密相连的“非遗”正体现出其未来性的重要价值。
-
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析 2020-06-01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久远,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体现了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随着雄安新区整体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当地的非遗将受到严重的冲击。积极探索长远、有效的保护路径,是推动雄安新区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