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8 条数据
-
稷山螺钿漆器工艺在高校中的转化与创新 2020-06-01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是承载着山西特色风情的传统手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双创"的大背景下,高校应成为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何在高校中对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进行转化与创新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在分析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高校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将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在高校中进行转化与创新的建议。
-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转化与开发 2020-06-0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化,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及独特的资源优势,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珍贵的文化资源,其中当以丝绸之路最为出名,是历史文化的代表,它具有一定的精神性和文化性,通过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族、区域三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汇总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新疆非遗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从而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再设计、市场化,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势转化与开发。本文就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转化与开发进行分析与探讨。
-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2020-06-01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
-
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以傩雕工艺为例 2020-06-01
傩雕工艺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商品化"的特征已日显突出。当前,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如何正确认识"非遗"商品化的原真性保护与创意再造的关系,理解区域文化定位与品牌意识构建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傩雕工艺传承人走出现实困境,使中国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出"非遗"文化应有的价值,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是亟待思考的几个问题。
-
手工技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综观 2020-06-01
在当代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诸多关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的理论中,生产性保护成为目前学界讨论的热点。所谓生产性保护,是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市场化做法,将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从而使其得以传承。这一概念是2006年王文章在其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提出的,意在通过非遗的生产来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当代传承。
-
巴渝巫文化衍生品研发策略探析 2020-06-01
针对巴渝巫文化的文化主题,对巴渝巫文化的现代文化衍生品进行创意设计研究,解决了传统巴渝巫文化濒临灭绝和弱化的问题,大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生态保护水平。本文在进行文创衍生品保护性开发方面,做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考路径和设计策略方法。这对其他非遗文化做出文创产品研发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要保护传承,也要创新发展。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传承,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发展。本文从提出"非遗"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入手,通过对传承人、传承内容、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国际案例研究,总结出完善传承人培养体系、挖掘遗产背后普世价值观、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非遗"资源与文创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等有效经验,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
宁夏传承非遗根脉的生动实践 2020-06-01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针政策,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在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中不断探索,更新保护理念,建立了"见人见物见生活""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和"非遗+"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创新保护方式、拓展传播空间、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夯实保护基础、丰富展示活动、推进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