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2 条数据
-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形象系列海报创作过程探究 2020-06-01
大运河是中国伟大的水利工程,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推动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运河文化带是以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指导,以运河水工遗存、附属设施和相关遗存为基础,以运河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为主要对象,以运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主要载体的带状功能区。"①随着申遗成功和国家一系列发展规划政策的颁布,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提升运河城市形象品牌的世界影响力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城市形象是人们对某一
-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译介与传播的调查研究 2020-06-01
江苏省是大运河文化带沿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但对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与传播的研究仍然欠缺。本文紧密衔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探讨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文化资源的译介与传播,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译介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大运河山东段非遗的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山东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潜力。随着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以大运河山东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国家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结合非遗自身的特点,探寻区域内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策略。
-
基于天津大运河沿线“非遗” 文化保护与活化设计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
江苏沿运城市大运河非遗保护立法实证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江苏段流经8市,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各沿运城市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出台了诸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进制度创新,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用以保护和传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强大的制度活力。但是,沿运各市在立法重视程度、立法质量、私权保护、资金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沿运各市要更加重视大运河非遗保护立法,提升立法质量,加强私权保护,开展专项立法,并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解决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不良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突破口。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有传承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企业主导模式三种基本类型。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必须坚持非遗保护与开发相统一原则和非遗本真性与商品化相协调原则。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具体模式的选择,应在综合分析影响互动合作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优化旅游开发模式和强化旅游反哺功能两个方面。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紧密的互动关联关系,是京杭运河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产业合作共进的基础和必然联系,旅游开发为京杭运河非遗保护的有序传承和有力保护提供了支撑。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若对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不当,过度开发,会导致京杭运河非遗保护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蕴涵受到破坏。
-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 2020-06-01
由于大运河沿线遗产数量和类型众多、文化资源庞杂而分散,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具有高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概念界定模糊、保护方式传统、文化内涵阐释不足、开发手段单一且层次偏低等问题,提出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深度挖掘非遗资源的精神内涵,并推动资源整合与创意转化等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