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以步骤拆分来传承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汴京灯笼张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由来已久,本文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进行分析,以汴京灯笼张为例,提出一种解决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可行方法——步骤拆分,在尽量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与艺术价值的同时,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难度,为非遗产业化和面向大众传播奠定基础。

  • 广州市从化区非遗项目“掷彩门”的保护传承策略 2020-06-01

    掷彩门是广州市从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源于明末清初,在从化境内的村野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它面临着自身魅力(相对)衰减、通行范围受限、参与人群狭小等现实困境。为此,应该形成共识,营造非遗传承的良好氛围;深入研究,走出各自为政的困境;不断推进,彰显文化活力与魅力。

  • 非遗文化与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和经济价值。如何更好得保护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制作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使儿童从小就接触非遗的文化体验。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儿童类非遗交互产品也许会成为一条将非遗文化推广传承和儿童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新途径。

  • 基于常州非遗文脉传承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与旅游纪念品的地域特色相契合,依托日渐繁荣的旅游行业,可实现常州非遗文脉的传承与传播。文章从实地调研出发,根据常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和游客的消费情况,分析了消费人群、价格定位、购买倾向、产品现有缺陷等,运用消费心理学、现代设计理论探讨了常州非遗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定位和开发策略。建议借助新媒体的宣传、文化情怀的传递、消费心理的捕捉、"无界化"设计理念的融入,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旅游创意产品,为地域性非遗资源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借鉴。

  • 大运河(扬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扬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仍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习人青黄不接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厘清扬州市非遗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对非遗传承人的开发和保护的合理建议,促进大运河(扬州段)非遗文化的发展.

  • 闽南乡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以闽南乡土体育事项为调查对象,探讨这些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认为,依据目前闽南乡土体育非遗保护境况,可以从政策法规完善为根基、明确政策法规推行主体为媒介、营造政策法规社会环境为外因、培养传承主体保护意识为内因等措施,落实乡土体育非遗保护。

  •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语境下的工匠精神 2020-06-01

    目的针对目前国家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导传统工艺振兴的语境下,如何传承和发扬好工匠精神,以促进当前我国非遗的保护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方法以文献考据的方式,详细论述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关于工匠和工匠精神的解读,从古代"工"或"匠"到现代"大师"的演变,以及数千年来我国工艺文化传统所凝结成的大匠气度和大师境界,即将技艺臻于极致,将作品琢至完美的"工于技艺,匠心独运"的当代工匠精神。结论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须从政府加强指导、社会全力推崇、艺人珍视声誉等几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工艺行业的健康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研究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危机已越来越严峻.新时代下,如何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反向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拟从非遗传播语境的构建,非遗和旅游的协同发展,非遗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三个方面来探讨促进非遗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