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山东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 2020-06-01
随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公布施行,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驶入快车道。山东枣庄历史文化悠久,非遗资源丰富。本文在肯定枣庄非遗保护成就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了枣庄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形成了具有枣庄地方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与活用路径,希望该路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
浅析扶贫村非遗活化路径构建 ——以娄烦县官庄村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积极探索依托地方特色非遗文化实现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是助力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方式。可以具体的村庄为例,分析以非遗带动乡村脱贫的现实条件,并提出打造乡村脱贫致富的可行性方法:塑造乡村独特IP体系、促进业态升级、坚持政府主导、提高相关主体参与度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2020-06-01
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世界各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统称非遗)的抢救以及保护非常重视.对非遗的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求,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围绕非遗档案的特点以及管理进行分析.
-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策略 2020-06-01
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指的就是那些以我们头脑的思想的形态存在,或者是我们人的行为或者是人的技能这样形态呈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我们管它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文化生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独特价值观的和民族自豪感的集中体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渐渐地被大众忽略,这些民族的宝藏就要遗落于祖国的角落,我们需要把宝藏留下来,对于非遗的保护也要从动态出发,静态保护只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不能做到延续与传承。本文就从教育、新媒体、生活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活态传承研究策略。
-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 2020-06-01
新时代为非遗保护带了新的挑战和契机,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整理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结合非遗保护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总结非遗保护的困境及成因,剖析新时代非遗传承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进一步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新路径。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新兴文化所取代,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来传承那些珍贵的即将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该如何创新从而将其融入到这个新社会呢?本文很好的阐释了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
基于GIS 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系统 2020-06-01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线上展示功能。通过对现实艺术馆非遗中心的馆藏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打造在线网上发布虚拟展馆,以此来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播和资源共享,从而让文物"活"起来,同时也得到更为广阔的保护和传承空间。
-
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性与历史价值的挖掘和保护 2020-06-01
本文结合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对于系统历史性考证和筛查的工作内容,诠释了历史性认定的明确标准,阐述了历史价值物质性表达和非物质性表达的载体,并根据考据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文献类和实物类。本文根据当前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普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历史价值挖掘与保护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对历史性判断标准认知不深刻、缺少农业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辨识性工具、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民众保护意识淡薄、历史价值延伸空间受限等问题,提出抢救口述材料、建设工具化的遗产历史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创造专业人才孵化环境、加强遗产地文化干预以及协调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建议,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挖掘与保护提供建议和对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