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以四川为例的文化生态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核心纽带,是记录民族发展历史的核心符号。然而,伴随各民族经济文化以及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以及传承存在极大的问题。本文以文化生态为研究视角,以四川夹江手工造纸为例,探讨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 非遗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2020-06-01

    德国红点奖至尊设计奖、意大利A'design奖、英国100%设计展最美作品、多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百花杯”金奖、首位获邀以个展登陆米兰三年展的中国设计师……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个“核心圈”,马聪算是后来居上的“入侵者”,但他致力于用更新鲜的创意与创新,将东方审美带入世界文化高地的舞台中央.非遗——非遗不可吗?从不认同“非遗老了”的马聪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保护不等于“临终关怀”,转化更不该捧着金饭碗要饭,唯有创新才能给历史以未来

  • 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 2020-06-01

    2016年,《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新增“在国家层面保护非遗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四个方面将非遗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鼓励各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制定非遗保护政策和措施。从非遗国家级名录项目评审标准、名录代表性、保护实践方面看,我国非遗保护还未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为此,开展相关研究,修订国家级非遗名录评审标准,增强非遗名录在可持续发展主题方面的代表性,调整非遗保护实践,才能推动我国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 基于地域性的武夷山竹筏育制场设计*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国内不少旅游景区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进行打造,与其配套的非遗展示工厂便随之出现。由于产品本身独有的地域特性和建筑所处的特定环境,位于景区内部的非遗展示工厂在创作层面往往对建筑地域性有着极高的表达诉求。通过对武夷山景区内部的非遗展示工厂竹筏育制场的详细介绍,从地域性视角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评析,为未来国内景区非遗展示工厂的地域性创作提供一定的启迪与参考。

  • 基于眼动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视觉体验研究 2020-06-01

    目的通过可用性与用户体验设计中的研究方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视觉的体验设计,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设计的视觉构建方式与用户体验需求。方法通过眼动仪实验与访谈获得用户注视非遗平面海报的热点图、轨迹图和注视区域图,从用户体验与可用性角度,基于眼动实验的有效数据详细探讨针对可视性非遗文化的体验现状和视觉构建。结果从可用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设计的体验需求,结合眼动实验的定量分析结果与访谈用户的定性分析结果,提出针对非遗平面设计视觉体验的若干合理性建议。结论基于眼动实验结果提出的非遗平面设计视觉体验构建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高效率传递,在可用性的基础上改进用户的视觉体验,助力非遗文化传播。

  • 民俗博物馆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国家重视。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本文旨在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民俗博物馆与非遗传播的关系,并对当代语境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民俗博物馆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口要素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对“人”的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人”的问题可以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流动等人口要素进行深入探讨。从人口数量来看,非遗保护人口包括参与非遗保护的各级政府管理人员、民间组织人员、学术研究者、工商企业人士、遗产所属的社区民众及其传承人等,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就人口质量而言,非遗保护的参与者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关键要素。从人口流动角度来说,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对非遗保护主体的认知观念、参与者的思想态度、非遗文化生态、传承环境和保护模式等都带来重大影响。

  • 大胆的小罐茶 2020-06-01

    是"大逆不道"还是"顺势而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关键是要创新。"那些正在消失的"非遗"2005年冬,文化界刮来一阵刺骨寒风,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以韩国在联合国将端午祭申请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而告终。业界慨忿之余,国务院快速行动,次年公布了京剧等首批518项国家级非遗名录。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1372项、非遗传承人3068人,是在联合国拥有世界非遗记录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