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类长期进行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对其进行保护、展示与传播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国家建设非遗展示设施的政策导向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展示场所,并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征。但基于非遗本体项目的特殊性及活态性,在现有的非遗展示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态化的问题。
-
湖北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非遗”的浪潮,并受到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无形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许多的威胁,越来越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面临消失的危险。本论文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继承和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泰山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2011 年5 月23 日,泰山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是民间传统的精髓,也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非遗,就是保证那段悠久的历史,就是将民族传统传递下来,将民族精神发扬下去
-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策略——以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为例 2020-06-01
纪录片将画面、声音、解说统一于一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生动地记录下来,它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手工艺或者艺术表演形式本身,还有非遗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环境。本文将以央视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为研究对象,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策略。
-
“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培育探析——以苗族银饰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工匠精神衡量着一个国家、民族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术能力。在当今文化多元、利益多样的趋势下,必须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非物质文化传承中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本文以苗族银饰为例,探讨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培育“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路径。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艺术传承的代表,在生生不息的文化艺术中经久相传,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非遗的传承土壤迅速流失,它的根基在发生着动摇.本文旨在多方位深层次创新其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模式,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现状调查研究 ——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结晶,非遗校园传承是实现非遗教育价值的有效手段,该文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采用发放问卷、座谈等调研方式,了解宜昌市高职院校非遗校园传承现状,并针对现状,分析问题,从行业引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非遗校园传承的有效途径,以构建高职文教结合的育人环境。
-
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1
以新疆4批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测算非遗分布均衡程度,探讨非遗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非遗空间分布不平衡,北疆数量比南疆多;类型上以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为主,传统戏剧和医药比较稀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除了文化自身特点以外,受地域特点、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本文提出从政府、社会人群、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等角度做出相应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