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辽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出版 2020-06-01
由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编辑整理的《辽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以下简称)于近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概览》收录了辽宁省内23个国家级和51个省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考据翔实的史料、质朴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多视角诠释了辽宁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流变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详细介绍了遗产名录的历史沿革、分布区域、项目特色、文化内涵,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科学整合,融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为一体,对今后的非遗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
牛乐:发挥学校平台优势 促进非遗活态发展 2020-06-01
牛乐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咨询专家2015年起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由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也是我国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后来的发展证明,研培计划的实施契合了《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
非遗传承漫漫薪火路 2020-06-01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到此时,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大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展示活动,以此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今年的主题为"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体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系列活动举办 2020-06-01
近日,杭州市举办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活动开幕式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文化广场举行,琵琶《淮阴平楚》、昆曲《游园》、绍剧《美猴王》等节目精彩上演。本月,全市各地将举办共计六十余场非遗文化活动。杭州雕版印刷技艺、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等非遗传统技艺亮相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城区“风景这边独好——上城非遗之旅”在南宋皇城小镇打造深度体验式非遗旅游
-
“熔古铸今从蛋壳陶说起” ——非遗视觉下黑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 2020-06-01
[本刊讯]2019年6月3日上午,在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培中心主办,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熔古铸今从蛋壳陶说起”——非遗视觉下黑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齐河东夷黑陶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来自中国陶瓷馆、龙山文化博物馆、山东非遗研培基地、《山东陶瓷》、《中国陶艺研究》、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准(三) 2020-06-01
优秀的保护实践活动不仅能为人类留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作为参考,帮助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保护非遗,交流文化。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挑选了最能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项目集结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快来了解一下吧!
-
世界遗产旅游景区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2020-06-01
多年以来,世界遗产旅游景区的发展备受关注和争议。一些世遗景区对旅游资源保护不足,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如:只重利用轻保护;只注重核心景区开发,周边基本空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开发;景区建设管理水平跟不上市场及保护的需求等。世遗的宗旨是为保护人类发展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及自然景观,以留后世,恒久珍藏。这一宗旨似乎与经营创收存在着不可相容的矛盾。就国内世界遗产资源来说,一般是作为景区开发在先。但随着景区发展,或说人们心理预期的需要
-
从太和清音进校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 2020-06-01
当前,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大多是在太和清音保护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而现今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日渐枯萎,理论研究工作难以保证太和清音“活化石”式的传承。本论文致力于为太和清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力将为太和清音非遗的保护传承拓展更多更大的平台,使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奇葩”重放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