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41 条数据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一、引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撞击日趋激烈,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文化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媒体传播范围、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渠道,非遗与时代相结合将增强非遗的能动性,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传播形式指引着非遗传播与发展的新方向。
-
保护非遗“活化石” 传承“活态”民族文化 2020-06-0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承载着承上启下、延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加快现代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非遗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的“传递者”和“接力棒”。他们把从上辈的“老艺人”那里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的精髓,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进行着非遗文化的传承。没有了非遗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失传和消亡,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失去了它的“根与脉”。
-
长三角地区非遗研培院校研修班模式比较研究 2020-06-01
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已经成为拥有非遗代表作名录最多的国家。2006年我国开始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认证,2018年5月,第五批非遗传承人认证,但就传承人年龄来看,仍然是70岁以上占较大比例,人才断代已然成为我国非遗传承的大问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称"研培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
-
保护民族文化“活化石” 2020-06-01
滁州市南谯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报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滁州市南谯区目前已拥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5个、区级16个。南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怎么样?现有的非遗传承人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初,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将听取和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纳入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以此督促政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
走近“赏石艺术”,丰富百姓生活 ——各地石友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020-06-01
6月13日是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结合各地传承保护示范单位及相关地区实际情况,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让彩扎在校园扎出灿烂的文化之花 2020-06-01
彩扎是我国民间工艺中的一种仿真艺术,早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道亮彩扎技艺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在2010年被列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本文旨在通过对传承意义、彩扎技艺社团课程开发与实践等方面的阐述,对该非遗传承项目近几年在浙江省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的发展现状做简略概述,为非遗文化进校园模式提供思路。
-
非遗传承,“退出”也是一种保护 2020-06-01
2001年,自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正式开启了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2007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并于翌年发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全社会
-
皮文化非遗传应该引起重视 2020-06-01
本月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日,各地有关部分举办了多种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意在通过聚焦非遗在人民大众健康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