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73 条数据
-
《传承》第三季 系列纪录片的“传”与“承” 2020-06-01
在描摹中国非遗文化代代传承的图谱同时,《传承》还梳理了其中蕴含着的精神文明传承脉络,并不断丰富着对“传承”的诠释。“承时代心,传世代美”,从哈萨克族的达列力汗父子携手搭建起一顶草原毡房,继续谱写马背民族生生不息的沧桑牧歌,到河北蔚县的王德扬起一千六百摄氏度的铁水,坚持在新年之际用拿手绝活为生养自己的土地献上最好的祈愿,《传承》(第三季)复刻了遍布在华夏大地上的17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观众拨开岁月的云雾,再现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
创设非遗创意基地,盘活非遗文化 ——关于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的思考 2020-06-01
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非遗文化面虽然临着现代文化产业的强烈冲击,但也获得了重塑活力的重大机遇.在人们的努力摸索与实践中,非遗文化该怎么保护、怎么传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要跳出传统思维和固有模式,用丰富的创造力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非遗文化的展现形式和产品形态进行优化升级,在保留非遗文化传统精髓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非遗文化的商业价值,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才能火起来.本文以江苏孙尚香餐饮为例,探讨几点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的设想,为盘活非遗文化提供几点借鉴.
-
非遗传承视域下河南民歌口述档案的保护研究 2020-06-01
河南民歌口述档案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活化石。但是,这些珍贵的"活态"民歌档案资源,如今因非遗传承人断层、传承方式落后和民歌地域特征消退等诸多原因,变得已经非常脆弱,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掘研究。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河南民歌口述档案的传承保护策略和具体实现路径。
-
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安徽省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2020-06-01
在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探索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应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专家研讨会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安徽省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进行探讨。在传承与创新安徽省非遗文化基础上,建立与完善人文、艺术、技术并重的复合型性非遗人才培养机制。
-
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① 2020-06-01
非遗文化在广受关注的同时,也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各大院校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教学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弘扬了传统文化。
-
黄河流域非遗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0-06-0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文对黄河流域的非遗项目进行研究,提出了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五感"应用,分析并例举了提取非遗元素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总结出非遗元素在设计中的适当应用可以增强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
“非遗”在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中的传承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星,它彰显着我国文化的灿烂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多元文化进行了紧密的融合,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其本质面貌逐渐模糊甚至异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树立起保护非遗文化的决心,并将其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切实体会到我国非遗文化的丰富与灿烂,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与保护的责任.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并以"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中的传承路径"为主题,展开简要论述.
-
非遗文化视域下高职扩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学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培养扩招学生创新能力。学院把非遗文化引入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课程改革、思政教育、实践教育、二课堂、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效结合,重视本地区区域文化的影响,突出非遗文化的育人作用。在校园中发掘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