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1)

共检索到 131 条数据

  • 大安校水柜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2020-06-01

    大安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东南部,当地居民一直延续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他们以校水柜的方式代代传承着这种消防文化,已有185年的历史。2020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H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平南县大安校水柜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实现了贵港市和平南县国家级非a项目零突破,也是全国唯一入选国家非遛名录的消防项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发展研究——基于山东的现状考察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研学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组合型新名词。从广义上说,非遗研学指以非遗为对象的研究性学习,它伴随着非遗的传承过程而广泛存在,此前常被冠以"进修""修学""实践"等名称;从狭义上说,非遗研学专指将非遗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包含学、行

  • 浅谈宿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对我县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非遗普查尤其重要,我县已开展三次非物资文化遗产普查,对非遗名录的传承和保护刻不容缓,我县非物资文化遗产已成功申报国家级名录一项,省级名录七项,县级名录51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7人,市级传承人8人,县级传承人212人。

  • 洛阳市武术非遗项目受邀参加《非遗会客厅》 2020-06-01

    4月25日,由洛阳市委统战部指导,民建洛阳市委主办的洛阳"非遗会客厅"启动仪式在洛邑古城举行,洛阳市武术协会非遗传承项目"南无拳""心意六合拳"受邀参加。洛阳心意六合拳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至今已有300年历史,由清朝康熙年间洛阳马坡村回族人马学礼创编。它和八卦拳、太极拳并称为"中国三大内家拳派",是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洛阳南无拳是河南省非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始创于1174年,是道家养生拳,距今已840年历史。它在遵循顺其自然、清心寡欲、德养结合、养练合一的同时,更加注重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攻防结合、防病去疾。南无拳以其特

  • 保护传承 促进发展 对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开展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促进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传承,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海口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到海口市群众艺术馆、龙华区骑楼老街等地现场调研,并前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合理性探析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是落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最有效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目前,我国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已基本形成以事业单位主导,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辅的格局,这对于弥补和完善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缺失而造成的空白是有利的。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的确立能否对非遗项目在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做好传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此同时,文旅融合下,不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涉及不同主管部门,亟需综合处理部门来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单位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

  • 百花洲里看非遗 2020-06-01

    金秋十月,一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文化盛会在百花洲隆重上演。作为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分会场,百花洲里热闹非凡,众多非遗文化在此惊艳亮相,让济南市民大饱眼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先声夺人,宛转悠扬的唱腔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在户外的戏台上,装扮精致的演员用戏曲的独特语言演绎着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举手投足中透着扎实的基本功。柳子戏的魅力就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一板一眼中展现出来,让人不禁惊叹中国戏曲之美。

  • 『雕』出千古众生相 2020-06-01

    在人口仅30万的浙南小山城泰顺,存有超过200项非遗名录项目,木偶头雕刻就是其中极富盛名的一项。据考证,泰顺木偶戏发源于北宋末期,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木偶雕刻人的传承和创新下,不断焕发新生机。2014年,泰顺木偶头雕刻人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