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1 条数据
-
在创新发展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020-06-01
近年来,兴安盟盟委行署围绕加强兴安文化建设,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性建设工作,实行政策性扶持和生产性保护并举,探索项目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相结合的现实路径,推动全盟非遗文化保护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措施多样化、内容多面化的良好态势,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成功申报了兴安盟、自治区、国家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独具特色的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长足保护与发展。同时,盟委行署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不断巩固抢救保护成果,着力提高保护传承水平,进一步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和文创产品研发,推动兴安盟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
-
百年消防节“校水柜”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2020-06-01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一直延续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他们以"校水柜"习俗的方式代代传承着这种消防文化,已有185年的历史。2020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发布,大安镇百年消防节"校水柜"习俗入选,这是全国唯一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消防项目。"校水柜"习俗是大安镇的本土文化。在大安镇的7个消防所里均存放着古老的消防水柜,这里还有一群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为大安消防工作付出的"当家人"。
-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发布暨非遗图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020-06-01
图的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成果发布暨非遗图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20年11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成果,对非遗图谱研究的学科意义、学术视野、理论体系、治学理路与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非遗图谱研究成果进行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丰明指出,非遗保护工作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必须集聚更多力量投入非遗研究
-
旅游开发中“非遗”保护的资源整合与文化空间再造 ——以“山西非遗里的四季”研学活动为例 2020-06-01
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展"非遗"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和其文化空间再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过程中,侧重"非遗"历史文化价值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统筹结合,可以加强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收入、游客的互动参与,都可以增加"非遗"项目的实践频次,形成"非遗"存续的新生态。其间要避免"非遗"的破坏性开发,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
多彩非遗助力定西精准扶贫 2020-06-01
甘肃省定西市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9人。近年来,在甘肃省文旅厅的精心指导下,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和"全面性挖掘、生产性保护、融入性传承、合理性利用"的工作理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
-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政策解读 2020-06-01
2019年11月13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市政府第15届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为做好该规章的实施工作,具体解读如下:一、《办法》出台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
-
淮安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2020-06-01
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根本。"运河传情匠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淮安成功举办,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本次非遗展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该展
-
杏仁沐春献绝技 二十四气扬美名 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一代传承人——郭小平 2020-06-01
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曾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报道——注册“二十四气养生”商标版权——正规出版“二十四气”系列书籍——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技术推广项目。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与一个人的独创“二十四气推拿”非遗技术有关,他就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