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6-01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富饶且独特的传统美术类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呈现出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想要实现其"活"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美术类非物质文化产业是一种以创新和探索为内核的文化产业模式,其创作的艺术品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保持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个性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应充分开发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文化内蕴;依托旅游业打造美术类非遗品牌,增强影响力;培养高素质的美术类非遗专业人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体验形式,让人们深刻地感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并让经营者获得新兴技术带来的产业红利。
-
手工文明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用"活态"来表述,强调其活的形态、活的样态、活的业态。当然,前提是活的生命状态:创造者的生命活力,传递给对象的暖情,以及历史传承的活动事业。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呈现在"手"上,即手的工作。当我们的调研组走进大兴安岭深处,走进"北方三小民族"(指生活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之一鄂伦春族,走进非遗传承人满古梅的家、她的家乡、她的作坊;看到她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把狍皮、桦树皮制作成为精美的生活用品时
-
基于5 W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档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档案信息的传播对于增进公众的非遗了解程度,强化民族认同感和巩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传播学的5W模式从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传播受众(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5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模式,以武汉市档案馆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为典型案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武汉市非遗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实践经验,并从传播内容、传播精准度、传播手段以及反馈机制提出深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群文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研究 2020-06-01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群众文化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需要通过做好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到巨大冲击,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而群众文化活动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以此来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对群众文化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进行研究,从群众文化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述、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群文活动与非遗保护工作相结合的具体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
美术类非遗金石传拓融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0-06-01
以金石传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探寻其在高校内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传拓作为我国古代典型的平面视觉艺术,有必要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推广,不仅可以加强传习的深度,还可以融入创新元素,有利于此项非遗良好传承,同时在教学改革中注入新鲜血液,进而使培养的人才符合时代发展,促进区域化经济前行。
-
基于留青竹刻的传统技艺类非遗营销策略分析 2020-06-01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非遗产品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在大众生活水平和审美逐渐提高的当代,由于非遗自身的局限性及市场开拓等因素制约,非遗仍面临较大的生存问题。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为例,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的状况及问题,并在提出可行的营销策略,使其能够较好地传承并传播,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到美学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历史与当下关系连续性的认识,这种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基于活的历史观,把历史从过去的生活经验遗存转化为当代人能够理解、感受、体验的审美意象嵌入当代空间,从而使得非遗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活的精神价值。这种转化需要基于非遗保护意识的美学研究,即把美学视域从传统美学所限定的"大传统"中拓展开来,形成"大传统"与"小传统"整合的更大的美学视域。
-
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各级文化馆作为本地区非遗研究和保护的主体,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