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融合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功能分析 2020-06-01

    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性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多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有效保护。非遗影像进入传播市场,助推文化活态性、生产性保护,开始成为新议题。本文通过对融合媒体时代影像传播功能的理论分析,以宁夏非遗影像传播实践为样本,探讨了非遗影像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构融合媒体时代非遗影像传播功能系统的建议。

  • 非遗的抖音现状与路径优化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展现,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记忆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本文主要解析非遗的抖音现状,探究非遗因素在抖音中出现的意义,总结非遗文化在抖音中的传播,并提出合理利用抖音热搜、精选非遗视频素材、识别抖音用户心理、组建非遗宣传队伍等措施,以期全面优化非遗文化在抖音中的传播路径。

  • 网络语境下茶文化传承对羌绣数字化保护的启示 2020-06-01

    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下,传统茶业正融合互联网,抓住时代机遇,创造行业新业态。同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也亟待数字化技术手段来实现保护和传承。为此,笔者通过分析茶文化网络传承的成功案例,总结可同样适用羌绣保护和传承的有利方式,提出促进"非遗"羌绣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建议。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文化瑰宝,其外译与跨文化传播是新时代"兴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现文化自信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语料库分析为依据,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视角,设计了中国非遗外译跨文化传播的四大策略,以期为新时代非遗外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 非遗视野下藏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以朵加运动为例 2020-06-01

    西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在藏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朵加就是代表之一.朵加,自吐蕃时代以来就是藏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藏族社会的发展中不仅塑造了藏族人民强健的体魄,而且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在藏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西藏和平解放后,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背景跨度如此之大的差异下,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然受到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同时在中国快速现代化和世界体育全球化的大潮下,藏族体育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部分藏族精神特质正在逐步受到冲击.藏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十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要瑰宝.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对朵加运动进行探析,不仅是对藏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也十分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本文从非遗视野对朵加现状进行探求,分析其当代生存和传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力求达到推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 “让非遗进校园”,探索余杭滚灯在幼儿体育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2020-06-01

    余杭滚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起源于钱塘江畔的余杭一带,南宋时期盛极一时,是一项集杂技、武术、舞蹈和经济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具有欣赏性、技巧性和多样性等特点。2006年5月20日,余杭滚灯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但由于受到世界多样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滚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并不畅通,充分探索滚灯文化的价值,特别是体育文化价值,对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体育发展、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角度,促进余杭滚灯与幼儿体育相结合,发现问题,把握机会,解决开发,探索"让非遗进校园"的发展新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研究 2020-06-01

    我国面临着愈演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困局,对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其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创设了有利于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将"积存性"智力成果摒弃在保护范围之外,同时垄断了国际组织主导权和国际条约的诠释权。当然,国内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对"非遗"的忽视与保护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我们要积极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更新立法理念、完善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对"非遗"相关权利进行"知识产权转化",援引"文化例外"等相关原则扶持与壮大相关文化企业,为"非遗"资源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 “标准化时代”基层非遗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2020-06-01

    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标志和开端,我国非遗保护的"标准化时代"已经到来。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保护工作规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传统标准与当代标准的矛盾、不同标准并行存在、政府职能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等。面对这些问题,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应在认清非遗保护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通过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等措施,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非遗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