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要素在传统无形文化传承中的空间印迹——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浏览量:0 发布时间:2020:06:01

【类型】文献

【题名】地理要素在传统无形文化传承中的空间印迹——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作者】王萍,刘敏

【关键词】 无形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理探测器 响应 地理环境

【摘要】传统无形文化传承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基于山西15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位置信息和DEM、气象、河流、人口、经济、古道等基础数据,以ArcGIS 10.3地形分析、缓冲区分析、时间成本距离等获取山西自然、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的多维属性,并提取非遗点地理信息,采用非遗密度、区位商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非遗分布对地理环境响应的差异。研究结论:①自然地理环境对非遗分布起基础作用。非遗偏好低中海拔、坡度<5°、平原盆地台地、临河、10℃以上积温≥3000℃、年均降水量≥500 mm地区。②在人文地理环境中,非遗对交通环境的响应最高。非遗集中分布在县级行政中心2 h、市级行政中心4 h公路通行圈。县/区人口越多,非遗越多;五成多非遗位于乡村。在人口超过50万的区县,非遗主要集聚于建成区;在人口小于20万的区县,大部分非遗则分散在乡村。非遗分布与地区经济相关性不明显,非遗高度集聚区位于古代高级政、商中心。③非遗对地理环境的响应具有要素综合性、尺度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

【年份】2020

【期号】第8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全文阅读】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