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江西非遗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程明
浏览量:140次 发布时间:2017-05-17 10:54
程明,中共党员,研究馆员。现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一部,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百余幅美术作品并多次获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程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2016年,各地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很多工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16年江西省非遗研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程明:2016年,在文化部非遗司、国家非遗中心及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我中心全体同志团结一致、齐头并进、攻坚克难,积极推进我省非遗研究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十三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深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现场指导拍摄。江西省有10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为首批抢救性记录对象,他们个个技艺精湛、身怀绝技,经过一年多拍摄记录,该项工作现已基本完成。
图1 江西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汇报会
图2 抢救性记录团队在徐氏宗祠拍摄
二是组织开展关爱非遗传承人活动。非遗传承人是宝贵知识和精湛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保护好他们才有可能把宝贵遗产从人亡歌息、人亡艺绝的濒危绝境中抢救回来。我中心每年组织各地市、县的非遗传承人体检,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送出一份关爱。
三是开展精彩纷呈的非遗传播活动。如:成功举办2016年江西省非遗摄影大赛并出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作品集》,同时举办大赛精品巡回展;成功举办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活动:“赣鄱神韵,非遗唱响”——2016年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南昌专场);举办第六届江西艺术节——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赣州专场);此外还包括“手作之美”传统工艺(陶瓷手工成型)大赛等。
图3 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传统工艺(陶瓷手工成型)大赛”现场
图4 瑞昌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诗英在瑞昌市职业中学开展传承教学活动
四是健全非遗保护人才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中心针对目前非遗保护专业队伍人员少、水平低且不稳定的状况,围绕一些热点问题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研讨班。如:成功举办文化局长非遗专题培训班、非遗工作者培训班、专题摄影培训班;以国家推行“三区人才计划”为依托,深入贫困县,为基层非遗工作者讲解非遗研究、保护、传承的相关问题,说明如何填写申报文本、制作视频等,以期尽快建立一支多方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队伍,为江西省非遗保护提供全方位支持。
五是夯实非遗保护基础,依法开展非遗保护。我中心组织人员深入各非遗保护单位,检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情况,有效促进各地依法保护。
六是深入研究非遗保护传承。在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语境下,我国非遗保护政策和法规建设日趋完善,保护实践正从常规性的申报、认定、建档、展示、展览向系统性的传承、教育、发展、利用等方面转变,为此,我中心2016年撰稿并出版《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深入分析、探讨江西非遗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复杂性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图5 《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现场
七是基本完成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现已完成青阳腔项目的数据上报工作,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项目数据正在上报过程中。
八是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评审有序开展。2016年圆满完成省级第五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评审工作。
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它的基本建制情况是怎样的?
程明:2006年省群众艺术馆增设非遗保护中心,属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行。2013年底,在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文化厅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下,中心获得省编办批复,并于2014年3月正式成为独立机构。中心定编22人,目前在编在岗13人,设有四部一室,即研究部、保护部、计算机部、社会工作部和办公室。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工作,您认为江西的非遗资源有哪些特点?江西省的非遗保护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程明: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称,历经几千年华夏文化的浸染,有着悠久、深厚、灿烂的传统文化。从世界瓷都景德镇到药都樟树,从瑞昌剪纸到铅山连四纸,从傩文化资源到客家文化的山歌奇葩,江西一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所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多年来,在全省文化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初具规模。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0项、省级非遗项目488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6名、省级非遗传承人478名;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研究基地9个、传播基地10个、传承基地19个。为研究、保护、传承、传播我省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全省各地市相继建设非遗展示厅、传习所280个,总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可以说,我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已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图6 婺源傩舞《丞相操兵》
图7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
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是否摸索出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程明:如何让具备经营条件的非遗项目更好地与市场对接,使之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促使其传承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省中心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2016年中心入驻南昌古玩城,并制定五年规划,即每年六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月)和十月在南昌古玩城举办两场非遗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将非遗引入市场,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人了解非遗。2016年,省中心已成功举办南昌专场和赣州专场两场非遗展,预计五年内能够完成全省11个设区市在南昌古玩城办展的总体目标。
国家非遗中心:2016年,文化部对各省《非遗法》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江西省在《非遗法》落实方面都有什么举措?
程明: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施行以来,我省11个设区市严格贯彻落实该法相关规定,通过学习、宣传《非遗法》,逐步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保护规划,强化资金保障,开展非遗调查,完善非遗数据库建设,加强非遗项目申报力度,认定非遗传承人,开辟非遗展馆,切实履行非遗保护法律责任,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时,各设区市在贯彻落实《非遗法》的工作中也存在参差不齐、落实不平衡的现象。江西省文化厅历年组织开展的《非遗法》贯彻落实抽查工作,就是对各设区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而提高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促进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图8 《非遗法》落实情况检查工作会议现场
图9 立法工作调研会现场
国家非遗中心: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持续开展,在这一工作中,江西省具体承担了哪些任务,获得了怎样的效果?
程明:我省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先后举办了5期传承人群研培班,培训学员300名,设立了非遗理论、创作实践、观摩交流、创作展示四大课程。学员们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他们通过认真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设计意识、市场意识,增强了发现传统工艺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的能力,达到了“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目的。
图10 研培计划景德镇陶瓷大学首期“手工制瓷技艺”普及培训班开班仪式
图11 研培计划:课堂理论学习
图12 研培计划:老艺人现场示范教学
图13 研培计划:教师现场示范讲解
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对2017年的保护工作有哪些计划和想法?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程明:2017年我中心将努力完成以下重点工作任务:
一、按照文化部“十三五”规划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的相关要求,完成15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二、分别于六月、十月举办两场非遗展览、展示、展演宣传活动。
三、举办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培训班。
四、出版《江西画报——江西非遗》专刊4期。
五、组织全省非遗传承人体检,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传承有序开展。
六、组织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以及全国其他省市举办的非遗展示活动。
七、举办江西省非遗摄影作品巡回展,并于六月赴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实现“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江西非遗。
八、协助景德镇陶瓷大学完成研培计划工作等。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程明:省中心开办了两个网站和一个微信公众号,即:“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jxfwzwhycw.com)、“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www.jxfysjk.com)、“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xichcn)。
此外,各地市、县非遗网站,《江西画报——江西非遗》专刊,江西电视台《赣风专栏》等,也是省内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宣传平台。
图14 《江西画报——江西非遗》创刊号封面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程明:非遗保护,目的不仅仅是列入名录,更重要的是引导民众自觉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蔚然成风,达此目的,任重而道远。
(文字:由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提供素材,经编辑整理。图片:由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