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秦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独特的制作工艺、蓝白相间的色调,蕴含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及地方独特的造物哲学。通过社区教育途径让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走进社区,是全方位传承非遗的有效手段。文章主要从南通蓝印花布渗入社区教育的意义分析入手,就南通蓝印花布艺术渗社区教育的方法发表了粗浅的看法。
-
作者: 田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科技迅速发展,信息高速迭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断变化,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势必要结合时代发展,采用创新的形式。创新设计对激活古老的非遗至关重要,融入生活的再设计将赋予非遗产品、非遗技艺、非遗工艺新的活力。如何帮助传统工艺等非遗走进当代社会、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让非遗
-
作者: 谢林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近年来,济南提出打造全国的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的科学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作为建设现代泉城的重要文化资源,它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将会极大助力现代泉城建设。以融合的思路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多个领域合作的“非遗+”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融入现代生活的需要,也正成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设现代泉城进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推
-
作者: 肖旸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传承之魂,在于匠人; 创新之魄,在于匠心。 【大国工匠】 甘而可,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之后,中国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日本等国的漆器产生了深远影响。
-
基于大学生公益活动视阈下的非遗传承研究 ——以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为例
作者: 高宁,张珂欣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也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文化价值。经过政府、民间团体及新一代传承人的保护、创新,凤翔木版年画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面临“影响力小”“传承受众少”“难以销售”等难题;同时我们发现,在当今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中,支农支教募捐等活动占绝大多数,很少有关于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志愿者活动。故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关于非遗文化的兴趣程度、价值认可、及公益活动的参与方向论证和陕西宝鸡凤翔县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过程探究,构建一种“大学生——公益活动——非遗传承”模式,探索解决现今非遗传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
作者: 陈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松岗七星狮舞在岭南文化名镇——松岗已经流传超过百年。作为“南狮”的重要代表,它从一项具有政治、宗教、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特征的活动,发展到蕴含着丰富地域特色和民俗知识的传统体育舞蹈活动。松岗七星狮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形式特征和文化价值。长期以来,对该非遗舞蹈形式的研究尚显薄弱。基于此,本文以舞蹈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该非遗舞蹈的舞法套路和舞蹈语言,一窥松岗七星狮舞独有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旨在为传统非遗舞蹈文化和松岗七星狮舞的保护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作者: 郭友南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龙翔号花烛作为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传承百年。本文拟将其与互联网思维对标,进而探讨龙翔号的当代传承。互联网思维模式对"非遗"的文化创新,试图寻找有效途径给"非遗"注入时代元素,使其具有时代性。互联网思维是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而"非遗"是中国文化传承千年的文化载体,其中文化的精深度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理清在传承中哪些是不可或缺的,与互联网思维结合中考量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从容面对这一时代课题
-
作者: 刘中华,焦基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土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非遗IP创新可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本文结合非遗IP创新实际案例,通过对非遗IP创新类型及特点的分析总结,对“一带一路”非遗IP的创新开发与创造转化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