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对群众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分析

    作者: 冯斤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群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极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就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研究中心,明确群众文化在非遗传承中起到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并从群众文化角度进行思考,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旨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功能作用

    作者: 谢华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馆 非遗 保护传承

    描述: 在我国民族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生活方式演变的主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根本上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而各基层文化馆则是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要执行机构,在基层文化馆的日常工作过程中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者的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技艺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有效指导。

  • 贺兰砚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发展研究

    作者: 金晓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生产性保护 贺兰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生产性保护作为贺兰砚主要保护方式之一,其目的是在贺兰砚生产过程中,以保持其核心技艺、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贺兰砚,有其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制作技艺。随着中国非遗保护的发展,宁夏贺兰砚在发展过程中,有辉煌也有瓶颈。重生产轻保护、盗采贺兰石、技艺人员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政府政策倾向性不突出等问题制约其发展。必须从实践出发,以需求促发展,充分利用政府相关职能、数字媒体等手段,保障贺兰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发展。

  • “法”与“度”—关于非遗立法保护制度的思考

    作者: 张西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民事保护 知识经济时代 立法保护 当下语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法

    描述: 立法,需要深度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文化特性和内部规定性,结合现行立法制度,切实探究当下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经济角色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经过16年的探索性保护之路,"非遗"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被热炒和饱受众议的词汇了。虽然,以官方号召为出发点对民间文化予以关注、研究和保护的行为,并非首次,但由于全球背景中的文化多样性需求,不同国家的文化立场和综合利益,以及政治演化的象征性需要,使得该项工

  • 政府激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效应分析 ——以宁波市为例

    作者: 杨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效应分析 非遗保护传承 政府激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近年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建设、资源投入和保护方式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本文以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从2006年至2017年正式发布的年度工作总结中关于非遗工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过政府的指导引领,宁波非遗保护在系统观念、统筹管理、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体现了对非遗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作为地方政府激励在传统文化传承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较强的示范与借鉴意义。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卿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音乐市场 江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文化

    描述: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江西非遗)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独立艺术形态,它将传统与现代接通于当下,是赣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政府扶持下的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最后从多业态联合角度分析了江西非遗音乐市场的发展.以此发挥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公共作用,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及精神品位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同、 自信和自豪感.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卿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音乐市场 江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文化

    描述: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江西非遗)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独立艺术形态,它将传统与现代接通于当下,是赣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政府扶持下的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最后从多业态联合角度分析了江西非遗音乐市场的发展。以此发挥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公共作用,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及精神品位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同、自信和自豪感。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准(三)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优秀的保护实践活动不仅能为人类留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作为参考,帮助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保护非遗,交流文化。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挑选了最能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项目集结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快来了解一下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反思

    作者: 高忠严1,张琬容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田野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学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对民俗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经过十余年的非遗普查之后,当前更需要精细的田野调查,对地方民俗进行深描与精研。非遗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民俗学者在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记录的同时,不能忽视共同作为民俗主体的群体以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民俗学者在田野作业时亦应当与传承人共谋合作,建立良好的田野关系。注意保护非遗的社会需求与尊重田野的学科伦理之间的张力,如何在保护的过程中不伤害非遗原本样貌始终是非遗保护的一个关键问题。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李治,张惠丽,金青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描述: 本文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基本状态进行了描述,从人文环境、人口迁移、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别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布局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开发重点项目及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出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保护职责;优先保护濒危项目,重点开发优势项目;合理规划非遗的空间布局.

  • 社区营造视域下的浙江非遗主题小镇建设研究——基于三门县亭旁镇的个案分析

    作者: 卢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社区营造 个案分析 可持续发展 非遗主题小镇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文明的存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对市场主导式保护弊端的认识下,构建了当前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保护模式,并将非遗保护工作,由静态保存向活态发展不断推进。非遗主题小镇,是浙江省在近年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尝试;从样本小镇的建设情况来看,潜藏着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社区营造逻辑。即,传统社区先就非遗价值形成共识,再展开特色景观打造、人居环境整治、非遗项目保护和关联产业促生等经营活动,最终形成"人、文、地、产、景"互为促进、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在此过程中,政府适度赋权、学界理性陪伴、居民角色转换等营造特征突出显现。而长远来说,非遗主题小镇要实现预期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和确保非遗保护的核心地位,积极构建多方协作的保护体系,精确评估区域环境的旅游承载力,切实加强适用人才的培育储备。非遗主题小镇的探索,对我国非遗的整体性动态保护具启发意义。

  • 论藏族热巴鼓舞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 陈艳华,欧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藏族 传承 热巴鼓舞 保护

    描述: 藏族热巴鼓舞文化历史悠久,距今一百多年,其舞姿舞步神秘莫测,男舞者要求四肢灵活,刚健有力,女舞者要求舒展大方,灵活协调,长期积累沉淀醇厚的艺术文化,但热巴鼓舞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消失的困境,可见保护与传承热巴鼓舞文化,急不可待。鉴于此,文中通过对藏族热巴鼓舞的初步了解,阐述了藏族热巴鼓舞的内涵及其特征,基于藏族热巴鼓舞的保护现状,进一步从政府、传承人与教学及社会展演等多个层面,分析藏族热巴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历代、社会传承的实际情况,就非遗热巴鼓舞知名度、原生态热巴鼓舞保护及传承方式等方面,深入探讨藏族热巴鼓舞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有助于提升对藏族热巴鼓舞的认知,为推动藏族热巴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