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陈若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刻录着久远的生活痕迹和民族密码而对当代社会认识历史有着重大价值。在纪录片、实景演出等形式之外,电影艺术也深刻地参与到非遗议题之中,以可复制的艺术形式对非遗文化展开流动的呈现。它的关键任务在于,在无法复归历史的语境下,用影像呈现解决构建文化认同的问题,不仅仅在其原本的文化内部凝聚主体的认同,同时也要将游离其外的文化"他者"召唤过来。许多电影都只是用传统划出了一条简单的退守轨迹,投下阴影是容易的,但既然是立足传承,电影创作就更应重新点燃光晕,设法呈现非遗文化的特殊性和其来有自的历史,表现出其延续的生命力。
-
将“非遗”元素注入驻泰高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以“山东梆子”为例
作者: 贾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通过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引入驻泰高校即山东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为实例,对其引入过程进行跟踪调查与分析研究。对山东梆子与高校联姻的科学性、时代性加以肯定,为促进山东梆子在高校扎根,并进一步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为更多优秀的非遗文化与高校教育联合,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成功经验。
-
作者: 周春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非遗传承 保护与群众文化工作相结合
描述: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明的建设,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更加的强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立在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的基础上。在进行小康社会建设的道路上,非遗保护的工作得到了相关的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非遗保护以及群众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推动了非遗传承走向更高领域,丰富群众文化。
-
作者: 毕秋灵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有效地嫁接传统与现代,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注入活力。在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应可引入MCN机构完善产业链,提升"非遗"和各个业态之间的契合度,并保证市场化和原生态的平衡。
-
作者: 廉明,张科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南阳烙画”作为“世界艺林一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也立足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传承,积极探索烙画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非遗”的当代传续寻找新思路,协同服务于传统手工艺行业艺术创新能力及文创竞争力,促进“南阳烙画”传统艺术的传承和高校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双向融合,为“南阳烙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提供支撑。
-
作者: 石永栋,高青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浑身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表演形式欢快活泼、舒展大方、美感十足,彰显出和谐向上的人文精神风貌,极具视觉冲击力。2018年,翼城县西街小学积极借助“非遗项目进校园”的东风,积极开展具有西街小学特色的浑身板活动,力争把浑身板表演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特色品牌,实现集体传承、精品传承、班班传承、人人传承、文化传承。
-
作者: 王立安,许晓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重要财富,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非遗的保护对丰富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具有独特的作用。基于近十年我国涉及非遗保护的有关研究,从理论、应用两个维度开展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涵盖概念探析、特征分析、价值分析等内容,而应用方面包括传承机制研究、法律保护探讨以及非遗旅游开发研究等。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研究展望,以期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所助益。
-
浅谈“非遗”舞蹈进校园的途径和方式 ——以珠海“三灶鹤舞”为例
作者: 叶文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遗舞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遗"舞蹈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珠海"三灶鹤舞"作为珠海经典的民间传统舞蹈,于2010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非遗"舞蹈——珠海"三灶鹤舞"引进校园,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对待,提高"非遗"舞蹈的普及程度,进而传承和保护"非遗"舞蹈。
-
作者: 梅振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淄博作为齐国故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但存在非遗与旅游始终两张皮、资源之间各自为战、非遗没找到方式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等问题,亟需政府主管部门加大统筹协调,调动行业企业开发非遗旅游的积极性,实现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淄博市非遗旅游开发;创新思路,大力发展齐文化主题的“非遗旅游+”。
-
作者: 梅振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淄博作为齐国故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但存在非遗与旅游始终两张皮、资源之间各自为战、非遗没找到方式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等问题,亟需政府主管部门加大统筹协调,调动行业企业开发非遗旅游的积极性,实现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淄博市非遗旅游开发;创新思路,大力发展齐文化主题的“非遗旅游+”。
-
作者: 李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随着传统村落的衰败,非遗传承人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主要是分析当下传承人的发展现状等内容,从政策方面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出一定的建议。
-
作者: 王颖,杜朋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1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赤水竹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入选。发展是最好的传承杨昌芹,一个出生在贵州印江的苗族姑娘,在学习竹编前,背篓和簸箕,是她对竹编的唯一印象。初中毕业后,杨昌芹因家庭贫寒辍学外出打工,一年后,她重返学校。杨昌芹和竹编结缘于2007年,那一年,她作为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学习期结束后,杨昌芹并未返程,而是选择留下来,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