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调查研究*

    作者: 郭珊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文章针对广西国家级、区级、市级、县级等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对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在"个人认定"的同时,建立"团体认定""群体认定"模式;逐步建立个人申报+社区群体推荐+非遗专员调查研究+文旅主定管部门评审、公示、审定、认定的机制;建立传承人普查备案登记制度。

  •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解读

    作者: 王继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传承 群众文化活动

    描述: 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展开的今天,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工作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间的密切关系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因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间的协同性仍比较差.基于此,本文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以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为基础,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让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工作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更好发展.

  • 主体互动与自由意志选择:非遗研培案例中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 吴新锋,柏仙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公约精神 非遗研培 主体互动 自由意志 传承与创新

    描述: 非遗传承中参与的各方实践是密切互动的、不可替代的。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文简称"研培")以来,学术界对非遗传承问题研讨更为激烈。石河子大学非遗研培团队以"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为理念,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要求,开展了六期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训工作。石河子大学非遗研培案例中所呈现出的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培中不同主体的互动与诉求,是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相关文件精神和非遗"十二条伦理原则"的自觉实践。这实践背后隐含的主体互动与自由意志选择,更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对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决定性影响。

  • 水上独竹漂

    作者: 春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名录 武侠小说 杨柳 舞蹈动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 凌波微步 贵州遵义

    描述: 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对轻功一定都不陌生,小说中描写的飞檐走壁和水上漂,让不少人十分向往。大家都以为这只是虚构的,但是我国有些民间高人,却能借助一些技巧或者工具,来完成类似于轻功的操作。24岁的贵州姑娘杨柳就能像"水中仙子"一样"凌波微步",甚至在水上漂浮的一根竹子上做出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这门绝技名列国家非遗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遵义独竹漂的传承人,杨柳带着绝技登上央视舞台,她的视频还火到了国外。

  • 文旅融合背景下夏河县非遗旅游产品创新探索

    作者: 何晶勃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夏河县 产品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文旅融合

    描述: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开发文旅产品的市场潜力,对夏河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根据夏河文化遗产的资源品质、遗产地的地域独特性,结合旅游消费需求,分析、探讨活化利用这些非遗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创新的可行路径,以期实现当地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 “非遗”视角下临夏砖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作者: 王春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临夏砖雕 “非遗”视角 传承与创新 环境陶艺

    描述: 临夏砖雕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站在"非遗"视角传承与发展。本文基于临夏砖雕艺术的艺术特色,结合当下临夏砖雕艺术的发展困境,分别从"环境陶艺"的功能创新、"陶"工艺材料的语言创新和"顺应时变"造型语言的视觉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当下临夏砖雕艺术的创新发展策略,以启发人们转变观念为目的,创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设计作品,为砖雕艺术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和途径。

  • 草柳编工艺助力乡村文创编制品的研发 ——以博兴县湾头村为例

    作者: 王晓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草柳编工艺 编制品 文创

    描述: 草柳编工艺属于博兴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借用非遗手工艺重塑文创编制品的创新开发,侧重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方式及开发路径。利用湾头村的草柳编工艺特色来导向文创编制品的设计定位,乡村文创产品承载着草柳编工艺的生产性保护及活态传承模式,两者的互动影响关系是草柳编工艺助推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所在。

  • “非遗+高校”:昌黎地秧歌保护与传承模式研究

    作者: 苏鹏,李卫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地方秧歌 “非遗+高校” 保护与传承

    描述: 非遗+高校是时代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同时也是丰富高校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但昌黎地秧歌在高校传承的过程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课程建设缺乏创新性、传承模式因循守旧、第二课堂亟待开辟和师资队伍需要健全等。为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努力加强课程建设;二是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模式;三是踊跃开辟第二课堂;四是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

  •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作者: 陈国余,龙宇晓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苗族反排木鼓舞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机制 行动者网络理论 体育民族志

    描述: 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贵州反排木鼓舞为核心案例,对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进行体育民族志研究,关注人类和非人类两大类行动者的能动性。研究表明,反排木鼓舞传承网络是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其中非人类行动者与人类行动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台江县“非遗”保护中心作为核心行动者,成功建立了一套利益整合机制,充分调动各种异质行动者的积极性,从而维系反排木鼓舞传承网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 深情的祭奠——怀念林中树

    作者: 谷鹏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固安县 乐种 乔建中 学术价值 音乐会 祭奠 怀念

    描述: 对于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来说,每年的3月28日都是特殊的日子。1986年的这一天,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音乐专家在乔建中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屈家营村,确立了这一古老乐社及所属乐种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距今已有整整32年。屈家营人将这一天视为音乐会复兴的节日,年年举办活动为之庆祝。由此,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又多了一个非遗项目——屈家营音乐

  • 柒牌非遗项目结题报告会及新项目评审会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研究机构 民营企业 评审会 专项基金 报告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描述: 2018年7月7日上午,由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与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第七批项目结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柒牌基金是国内第一家由民营企业捐资,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设立的专项基金,迄今已十年,共计支持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88个非遗项目(其中重点项目5个、一般项目75个、招标项目8个)开展学术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 “一带一路”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

    作者: 段冰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机遇 产业化 继承性保护 开发性保护 文化认同

    描述: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透过"一带一路"的视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以"一带一路"为机遇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政府、企业、高校、传承人四个视角的策略与合作,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性保护和继承性保护的途径,创新性地在保留非遗文化本真的条件下,实现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将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生活,以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文化经济发展,满足集体身份识别和认同,在多种文化发展兼容与冲突中,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