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恩施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状况探究

    作者: 段涵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恩施地区 生存状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采取以人为主体、借以实物这一形式进行活态传承,故传承人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恩施地区非遗传承人为视角,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全方位呈现他们的生存现状,并对非遗的可持续传承提供几点思考角度。

  • 试论非遗题材电影的文化透视

    作者: 冯适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电影 文化透视 非遗题材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电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国家政策给予该类型的电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充满商业性的的电影作品有机融合,碰撞出无比绚烂的火花。在这样的融合下,非物质文化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使得非物质文化在传播中得以保存,商业电影也因为非物质文化的融入而更加细腻隽永。其实,不管是商业电影,亦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便是它们最核心的要素。本文主要从非遗电影的文化背景、非遗电影的文化进程、非遗电影彰显的现代文化心理三个角度,尝试对非物质文化题材电影进行文化透视。

  • 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剧对非遗传播的影响

    作者: 范维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下 非遗文化 影视剧 传播方式 微电影

    描述: 最近几年热播的大部分电视剧都融合了非遗的元素,在电视剧本身内容的基础上,又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欣赏性,还让观众了解到更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在影视剧的推动下,以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走进来千家万户的大门,同时也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新的途径。

  •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杨思凝,李志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内蒙古 衍生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路径

    描述: 本文基于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探讨非遗衍生产品的发展路径,使其焕发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加强非遗文化宣传与推广、优化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内涵、打造非遗文化衍生产品龙头企业、借助内蒙古各级文化产业园区,依托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等多视角、多维度的传播途径,对内蒙古非遗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发掘内蒙古地区非遗文化的内涵和审美价值,拓展新的发展模式,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现代审美、产品功能的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地区非遗文化衍生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有利于对内蒙古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 非遗英译与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 崔沐晨,耿延宏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英译 翻译人才培养 本地化

    描述: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现状,提出从课程设置和翻译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非遗英译课程和本地化特色翻译课程;在翻译实践方面探讨"翻译+"模式和校内外结合模式,以提高非遗英译所需要的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加快我国非遗英译的进程。

  • 高职院校非遗传承过程中信息化手段运用方式研究

    作者: 陈昭昭,王晓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基础知识 展示方式 时空限制 非遗传承 信息化手段

    描述: 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而言是非物质形式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民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与节庆活动、自然界的知识与实践和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了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特征,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活"的展现,因此应该加强非遗传承。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应该在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涵和传承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手段教授非遗基础知识、实现展示多样化、打破时空限制。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非遗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

  • 基层文化单位非遗保护的精准管理与措施

    作者: 汪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保护 基层文化单位 精准管理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无形的人类文化遗产,是历代文明创造成果的遗存,是过去时光留下的瑰宝,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基层文化单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精准管理非常必要。结合基层文化单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提出要以法律法规为根本遵循,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夯实基础建设,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

  • 淮北大鼓的非遗传承困境与保护研究

    作者: 杨梦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历史演变 传承 非遗 保护 淮北大鼓

    描述: 淮北大鼓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第一批曲艺类项目,面临现代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变与多媒体娱乐的双重冲击。通过对淮北地区濉溪县文化馆的调研,依据我国现行非遗政策的普及与实施情况,发现淮北大鼓的基层传承与保护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包括基层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传承教育链、面对新媒体传播方式,以及政府在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工作中的立场与态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加强研究;大力推广、加强宣传、塑造文化品牌的非遗保护路径,为当前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所面临的现代传承困境提出可行性建议。

  • 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群构建

    作者: 陈守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教育传承 课程群构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

    描述: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群构建的核心观点。通过比较分析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现状,展开非遗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创新,提出从设计学科构建一套集非遗图案设计、品牌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和传播设计于一体的课程群教学实践模式,以此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关于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建设研究

    作者: 刘严文俊,王婷婷,赵鑫怡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 文化平台 互联网 文化遗产

    描述: 在深入分析后,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现如今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的不良现状及网站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总结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互联网络平台。以更完善的方式对现有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继承,以系统、全面、生动的教学模式解决现如今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老龄化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注入了年轻的血液。同时,与现代科技VR全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向大众展示一些非遗的技艺,使大众对非遗文化有近距离的接触和体验,极大地吸引了大众眼球,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这里是贵州

    作者: 黔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多彩贵州 文化的多样性 宣传语 交相辉映 保护与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然风景

    描述: 清晨,很多人习惯一边用早餐一边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旅游宣传语了,贵州最大的魅力即在于“多彩”二字。正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所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绚烂缤纷的民族文化与贵州天然风景交相辉映,非遗的保护与旅游的开发一脉相承。

  • 用非遗的眼睛视析当代群众文艺创作

    作者: 杨俊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公众需求 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 非遗 作品性质

    描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于人们精神观念的发展,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优秀的历史精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群文活动中,促进了当代群众文艺创作的发展,群众文艺创作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良好的传承与保护作用.因此本文将从非遗的角度来探讨当代群众文艺创作,首先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群众文艺创作具有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以公众需求、创新发展、作品性质为导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到当代群众文艺创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