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丁玉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益阳市桃江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非遗项目有“马迹塘扎故事”“胡呐喊”“三棒鼓”等。在此,以“马迹塘扎故事”来展示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历史渊源 “马迹塘扎故事”由迁徙始祖黄孟英从江西分宁县双井乡带入湖南,“扎故事”由黄孟英第十四代孙黄春林将制作技艺传与好友金世才,从此“扎故事”开始走向氏族之外传播,成为马迹塘地区一大文化盛景,一直延绵至今,已传承十九代。
-
作者: 仲建春,陈珂,阿杜,赵悦,马莉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武汉纺织大学非遗研究中心设计团队与2016至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学员牵手合作,共同带来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之“挑绣之韵”专场。此次展示的这些服饰作品结合荆楚地区的多种纺织刺绣类非遗项目的元素,衣饰图案均由学员们素手绣成,凝聚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服装的时尚设计理念,使传统精湛的
-
作者: 董懿丹,杨琳,宋孜,康帆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珍贵的非遗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面临生存困境.闻喜花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体系.本文从闻喜花馍品牌设计现状分析出发,从产品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产品推广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现代包装设计与品牌设计,让闻喜花馍这种传统的饮食文化能够焕发时代活力,被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所认识与喜欢.
-
作者: 朱柏霖,陈迩文,章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乃全人类应当珍藏的宝藏,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亟待去实行的。通过对非遗“五禽戏”的研究,宣传五禽戏的功用,并对其进行创新性简练设计:以传统工艺走马灯作为其载体,结合光影奇幻之技术,将五禽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与购置率,在传播过程中,让五禽戏这一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熟知善用。
-
作者: 叶军峰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技工院校是非遗手工技艺传承的主要载体,创新技工院校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模式,是破解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发展困境的必经之途,实现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与技工教育融合的关键性动力就是创客教育。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技工院校创客教育的内涵,阐述了创客教育对技工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作用机理,进而探索了创客教育融入技工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的途径。
-
作者: 熊家兰,王坤茜,叶冬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融合创新,以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茶具设计中的创新探究为例,以非遗“1+1”的思维将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结合运用在茶具设计中,是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才能使非遗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期待通过注入不同传统工艺的现代产品设计,展现非遗“1+1”的材料之道、工艺之道、传承之道、工匠之道。
-
作者: 张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非遗旅游已经成为了一大特色,国家支持地方搞特色旅游、非遗旅游、商业旅游。苏州从2011年11月掛牌成立的苏州市“苏扇制扇技艺”传承基地至今,苏扇制扇技艺课程的开设已成为艺术设计这一江苏省特色专业的一大亮点,为一大批热爱并有志于非遗项目传承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操平台。 一、学生创业背景 苏旅财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成功申报了“苏州市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建立了“苏扇制作和传习中心”等,邀请苏州本地苏扇制作大师进校成立大师工作室,与学校师生共同致力于苏扇技艺的传承与研发。
-
作者: 莫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2019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的政策,对曲艺的传承发展进行了专项部署。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山东省文旅厅等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举办,让济南这个曾经的曲艺大码头一时间仿佛再现当年“书山曲海”的盛景。曲艺周这样的文化活动,既是《计划》中提到的“组织演出活动”措施的一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
-
作者: 和国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少数民族地区常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少数民族旅游利用其独有的文化差异性和旅游特色项目在现代旅游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部分,政府对少数民族发展特色旅游业也提供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而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也依靠民族旅游的创收。在民族地区将非遗有效融合在民族地区旅游项目中对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避免非遗在商业旅游中过于庸俗商业化,是现代民族地区旅游进一步发展道路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
作者: 熊家兰,王坤茜,叶冬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融合创新,以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茶具设计中的创新探究为例,以非遗“1+1”的思维将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结合运用在茶具设计中,是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才能使非遗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期待通过注入不同传统工艺的现代产品设计,展现非遗“1+1”的材料之道、工艺之道、传承之道、工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