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5)

共检索到 95 条数据

  • 浅谈“非遗”保护中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2020-06-01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命脉,在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延续下来的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民族精神、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否能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首先在于一个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认知程度。在当代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风险和新挑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缺失,是制约着传统文化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怎样建立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去支撑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精神的延续,从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进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建设,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长效发展机制研究——以潮阳英歌为例 2020-06-01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越来越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开始引进和推行相关的“非遗”文化课程内容,力求展现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综合技能与人文关怀并重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英歌,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为例,尝试性的为“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长效性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1

    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对其进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研究认为:整体空间分布不均衡,靠近新疆边境地区呈带状分布特征;南疆地区较为集中、北疆地区相对分散、东疆地区比较零星;行政区域上,喀什地区最多,阿勒泰地区次之,克拉玛依市、哈密市、吐鲁番市、和田地区较少,且存在非遗数量与人口数量和密度成正相关的特点.表现出3个高密度核心圈的分布核密度特征和覆盖6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民族分布特征.形成上述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地形地貌、河流湖泊、人口分布、交通条件、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建议从政策、生态、生产和生活4个路径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2020-06-01

    文章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基于云技术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对IaaS、Paa S和SaaS服务模式的分析,论文将非遗数字化保护创新工作与云计算服务相耦合,构建了由基础资源层、平台服务层、平台应用层构成的协同创新云平台模型,从协作机制、技术支撑、理论建设层面分析了平台的构建策略,从而为推动我国非遗数字化工作的云化,实现非遗资源的有效共享与创新应用。

  • 论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 2020-06-01

    湖南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颇为丰富。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学习活动及传承保护工作,湖湘地区亦是如此。本文在湖南"非遗"概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学习活动和传承保护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期让人民大众对湖湘"非遗"有更多的了解,并进一步对"非遗"进行有效的传承。

  • 祭神舞《跳马伕》中舞蹈服饰的演变 2020-06-01

    《跳马伕》原为迎神赛会中的祭神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跳马伕》舞蹈服饰的传承情况目的是梳理出舞蹈服饰的传承过程,为舞蹈服饰的传承设计提供参考,助力"非遗"舞蹈的传承和保护。研究采用田野调研和访谈法,依托于收集的影像、图片资料以及部分成衣,分析各版服饰的特征。研究认为,马伕服饰有较好的传承体系。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验及启示 2020-06-01

    当前,运用数字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逐渐成为对非遗进行数字治理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方式。随着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通过对广东、浙江、山西、福建4省非遗数字化保护整体情况、典型案例的总结分析,得出可供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学习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应当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非遗新路径,从而促进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