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

共检索到 9 条数据

  • 全域旅游背景下池州市非遗旅游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全域旅游是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全覆盖、全景化,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池州市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城市,正在规划如何发展全域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必须纳入池州全域旅游的发展版图中,并找到更好的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实现旅游经济增长和文化保护的双重目的。

  • 浅谈影像记录对“非遗”抢救保护的重要性 ——以苏州制扇为例 2020-06-01

    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和保护,对于即将消失的技艺和传承手法,如何保护记录使其传承下去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好的影像记录手法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尤其重要,如何真实、清晰、流畅地记录"非遗"制作过程也值得深思。本文对影像记录在抢救保护"非遗苏州制扇"过程中的重要性做了分析探讨。

  • 烟台方言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发源于乡村,与方言关系密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保护方言入手。烟台各地方言是烟台乡村文化生态的核心要素,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土壤,还是烟台语言文学类非遗的原始载体。烟台乡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文化生态正在消解、人才断层化、个性淡化等问题。将保护方言与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相融合,改善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提升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坚持创新,构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

  • “互联网+”非遗活态传承新模式的探究 ——以洛南县麦秆画为例 2020-06-01

    以陕西省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为例,对洛南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当下影响制约麦秆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利用活态传承的理念促进非遗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尝试将其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构建“互联网+非遗传承”新形态。

  • 高校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棕编的保护机制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拾遗团队对汉中棕编的调查研究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传承,既为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已成为全世界的行动,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使命。陕西科技大学拾遗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到非遗汉中棕编现存的销量差、知名度低、无人传承等问题,而后前往当地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活动,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给出解决方案及保护建议,构建了非遗棕编和时代接轨的桥梁,为棕编注入新的活力,使处在消失边缘的指尖技艺重回大众视野。

  • 高校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棕编的保护机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传承,既为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已成为全世界的行动,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使命。陕西科技大学拾遗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到非遗汉中棕编现存的销量差、知名度低、无人传承等问题,而后前往当地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活动,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给出解决方案及保护建议,构建了非遗棕编和时代接轨的桥梁,为棕编注入新的活力,使处在消失边缘的指尖技艺重回大众视野。

  • 电子商务+贵州省黄平县民间手工艺品苗族非遗“黄平泥哨”的发展前景探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少数民族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也遭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国家为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201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将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等工作。原先它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民间手工艺品"黄平泥哨",它作为贵州省的非遗文化之一,在这种大环境里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本文将通过探寻苗族非遗"黄平泥哨"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销售的因素,结合电子商务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大环境下应用好电子商务这股潮流,推进黄平泥哨的发展,保护非遗文化。

  • “非遗”视角下的泰山皮影发展途径探讨——以泰山皮影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生命基因与历史记忆,也是人们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其历史文化价值与文献价值非常宝贵。但是,在当今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很多民间传统手工艺有着无人继承甚至灭亡的困境。泰山皮影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家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其艺术创作和表演风格都十分独特,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它突出了强烈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使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给当地群众带来很多的欢乐。为了保存这一艺术,本文从非遗与文化遗产的融合角度探讨其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