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5)

共检索到 5 条数据

  • “ZHI艺”平台:打造绚丽的非遗数字化展示空间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的表演、制作的过程是非遗项目的主体,也是展示与传播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更好地打造非遗展示空间,全方位向公众展示与传播非遗的文化内核,是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议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非遗保护传承需要的日益迫切,传统博物馆和实体展示空间,已经不能满足非遗在传播速度和广度上的要求。数字化展示方式利用现代数字视听与交互传播方式展示传承人的传习状态,无需打破传承人正常生产生活,即可将非遗的表现形态与内在魅力传达给参观者。当下,越来越多可视化媒介、体验性展示以及"虚拟+现实"的场景,在非遗展示中被不断应用。

  • 非遗再设计,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科技迅速发展,信息高速迭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断变化,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势必要结合时代发展,采用创新的形式。创新设计对激活古老的非遗至关重要,融入生活的再设计将赋予非遗产品、非遗技艺、非遗工艺新的活力。如何帮助传统工艺等非遗走进当代社会、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让非遗

  • 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的非遗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积累创造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但由于非遗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许多非遗尽管保留到了今天,仍无法有效地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承遇到了阻碍。自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以来,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并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复杂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

  • 日常生活视野下鹤庆瓦猫的语义转化与应用 2020-06-01

    目的鹤庆瓦猫是大理州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镇宅神兽。研究鹤庆瓦猫造型符号的日常生活转向途径与创新应用,旨在让它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实地调查法对鹤庆瓦猫的传统造型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市场调研收集市面上鹤庆瓦猫文创产品信息,分析归纳鹤庆瓦猫文创产品现状及功能场景分布,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现有产品用户反馈及用户需求进行统计研究,从设计实践的角度探索鹤庆瓦猫日常生活的转向途径。结果结合前期调研结果,形成了以叙事性为切入点的黄铜书签"青瓦与猫"以及潮流玩咖旅行必备的便携式蓝牙音箱,赋予鹤庆瓦猫日常生活的符号语义。结论通过对鹤庆瓦猫日常生活转向途径的研究,在打造地域性文化IP聚合效应的同时从消费需求的层面推广鹤庆瓦猫的文化内核,以设计创新推动非遗传承,构建瓦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机制。

  • 文化遗产数字化:既要存档,更要活化 2020-06-01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大量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也改变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和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推动包括文物、非遗在内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将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AR和VR等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大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对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数据留存,是实现文物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手段,依靠数字化测绘、建模等科技手段来对文物进行保护,成为对传统保护手段的一种有益补充。另一方面,数字化保护技术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法,让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得到抢救性记录,也让非遗的保护和利用方式更加立体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