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条数据
-
遗产影响评估在世界遗产地保护中的实际作用:科隆大教堂和维也纳城市历史中心 2020-06-01
城市的面貌常变常新,每一代人都对城市空间进行改造和开发,各种文化传统和活态遗产则在其中作为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事实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作为个人归属感的来源之一,是我们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性要素。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城市开发需求和最近几十年的老城更新活动不仅对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层面造成损害,也导致了遗产价值的损失,并可能因此对社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尤其是在城市历史街区。为应对这一挑战,遗产影响评估(HIA)应运而生。这项评估工具对影响文化遗产地的人为因素进行认定和分析,旨在缓解它们对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因素。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最近的两个世界遗产地案例——科隆大教堂和维也纳城市历史中心,两者都面临许多新的城市开发压力;还回顾和分析了遗产影响评估如何通过对城市开发的威胁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认定,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
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的可持续旅游研究 2020-06-01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部的西递村拥有保存完好的三百多幢皖南古民居建筑,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其中还蕴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近年来西递旅游呈现下滑态势的现象,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梳理了西递发展可持续旅游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提出当前旅游模式下的问题,并就如何将古民居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天然资源有机结合进行了分析。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和参考村志等方法,结合村情就旅游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以及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途径与前景。
-
汪大伟:将传统带入现代生活,以非遗连通世界文化 2020-06-01
汪大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大学是2015年文化部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试点高校,2015年7月开设第1期培训班以来,至今已开设了19期,学员人数400多人次。目前,上海大学的非遗研培工作在创新转化方面是最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校之一,相关工作在全国交流会议中多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上海大学非遗研培项目重视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传统工艺的振兴提供了多元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文译名共同使用了"保护"一词,许多学者误以为这两种保护是同一性质,实际上其英语表述及内涵均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基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发展出来的保护制度;后者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基于"私有制财产"理论建立起来的保护制度。我国在非遗保护中的杰出成就,以及在"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领域的踌躇不前,进一步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理念的先进性,以及作为特定社区或群体"私有制财产"理论的局限性。
-
档案部门在推进非遗传承中大有可为——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2020-06-01
2016年11月23日,在苏州参加“世界记忆项目与档案事业发展”主题研讨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专程来到吴江同里和震泽古镇考察。这是吴江档案人首次近距离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走到一起,但吴江档案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却是有着长期的实践。一、档案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世界记忆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重点关注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文译名共同使用了“保护”一词,许多学者误以为这两种保护是同一性质,实际上其英语表述及内涵均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基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发展出来的保护制度;后者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基于“私有制财产”理论建立起来的保护制度。我国在非遗保护中的杰出成就,以及在“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领域的踌躇不前,进一步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理念的先进性,以及作为特定社区或群体“私有制财产”理论的局限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法规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文译名共同使用了“保护”一词,许多学者误以为这两种保护是同一性质,实际上其英语表述及内涵均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基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发展出来的保护制度;后者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基于“私有制财产”理论建立起来的保护制度。我国在非遗保护中的杰出成就,以及在“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领域的踌躇不前,进一步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理念的先进性,以及作为特定社区或群体“私有制财产”理论的局限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呈现--欧洲的经验》 2020-06-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行的三项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记忆文献遗产保护项目》,在全球范围构建了一个识别和保护人类遗产的铁三角。公约只是建立了一定的通用标准、规范和工具,而各缔约国需要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为特别重要的非遗项目建立自己的识别和保护机制。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识别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遗的活态属性,使得非遗的记录工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