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 条数据
-
非遗影像 中国风采 第十届“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是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存续至今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记录、整理和存档,并借助现代影像技术手段,跨时空地传递其文化信息,使之作为人类文化记忆代代相传。以"非遗影像中国风采"为主题,用摄影语言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华民族古老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唤起人们珍爱传统的文化自觉。探索非遗影像传承与传播,保护与发展。定格非遗+城市、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扶贫、非遗+一带一路。凝聚中国智慧、展现中国精神。特举办"‘非遗影像中国风采’2020第十届‘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石学敏院士当选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20-06-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5号)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函(2005)537号的要求),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
-
试论传统再造的范型与非遗保护的民生路径 2020-06-01
一、“传统”的含义与非遗保护的再造特性,相比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称“非遗”)这个中国百姓比较陌生的专业术语,“传统”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在一定意义上,或者说在平民心目中非遗都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
努力做好新时代具有上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0-06-01
自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历经多年努力,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
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遗保护的探讨 2020-06-01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它成为国际上非遗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国自2004年加入这个公约以来,在法律法规、名录制度建设、保护传承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简要对比文化领域的三个国际公约的异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探讨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紧密相关的关键概念,并就当下保护非遗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
-
“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地方法制评述:兼论“非遗法”的反思与完善 2020-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地方法制的做法不仅具有正当性,还具有诸多亮点和启示。为缓解非遗领域不同位阶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平衡、协调非遗传承人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非遗法"应就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规定,以最终实现非遗法律体系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的统一。
-
中国传统舞蹈发展论坛纪实 2020-06-01
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中国加入该"公约";2011年2月25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常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一法既出,应者云集。除了举办各类展演展览与讲座活动外,各地纷纷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北京舞蹈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鼎力支持,此外,还在湖北、广西、河南、贵州、湖南、山东、四川及西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
-
中国篆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 周年访谈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作为2009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名录项目的牵头社区(群体),十年来,贵单位在确保项目存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保护成果?骆芃芃:十年来,中国篆刻艺术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在确保中国篆刻存续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