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

共检索到 6 条数据

  • 主持人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源于生活、植根于民间,是民众世代相传的历史记忆、情感积淀和文化认同,彰显出人类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遗极为丰富,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汉族的一支,客家民系具有大量的

  • 主持人语 2020-06-01

    2018年12月8-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13位外国专家和27位国内学者,分享了各国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一般简称为"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本专栏的四篇论文中有三篇来自此次会议。其中国际著名非遗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前主任爱川纪子女士(Noriko Aikawa-Faure)的论文是她在此次大会上所做的主旨发言。她从发

  • 主 持 人 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以下简称《公约》)为基础的人类文化事业。《公约》指出:"‘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中国依法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作为缔约国,中国将公约精神落实在非遗保护事业中,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丰富而系统的非遗保护实践以及理论研究。

  • 主持人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负载着过去的记忆且联系着当下"我们"的认同感而对当下产生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和我们对意义的认知往往需要学理的探讨来提供启迪。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各具特色,都涉及到非物质化遗产研究中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命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规律、非遗作为遗产的文化属性以及保护传播方式的当代创新等方面,均能提升我们的认知。《略论明清时期西北民间小戏的传承、传播与"在地化"》一文,以大量的明清时期西北小戏的传承和传播资料分析

  • 富平石刻 2020-06-01

    同学们,你们好!我叫秦小非,是咱们《品味多彩非遗》的栏目主持人,也是一个非遗文化的铁杆粉丝。今年,我会带领大家一起遨游在陕西非遗文化的海洋中,学习非遗知识,领略非遗文化。好了,闲话少说,让我们立刻出发吧!大家快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陕西省富平县,这里有一项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平石刻。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项非遗的历史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特稿栏目主持人语 2020-06-01

    文化认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下"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的有效路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遗"带给我们理解历史、继承智慧的亲缘感,标识我们文化身份的同时,赋予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正是因为活态传承的神奇力量,多姿多彩的"非遗"形态才显出了文化多样性。可以说,文化认同已成为我们讨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基本维度,从中关联起文化多样性维度与创造性维度。没有认同,我们将忘记历史,以某种进化论、中心论来否定文化的多样性,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