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共检索到 357 条数据

  • 为己利他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为逻辑初探 2020-06-0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为己利他的理论视角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为逻辑进行研究,探究场景中体育“非遗”传承人是如何行动的,揭示体育“非遗”传承人为己利他的行为逻辑表现;他们传统体育技艺突出,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拥有较好的村落声誉。是村落间公认的“能人”,体育“非遗”传承人为己的行为逻辑,无形中会挫败同样在进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部分边缘人物。传承人的利他行为能使上级部门和村落参与的群体有效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然而传承人的消极懈怠行为表现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只是以为己利他作为研究的理论视角,尚未深入,不够完善。因此,也未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但是,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行动逻辑将会是今后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的研究可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2020-06-01

    目前,非遗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减,导致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与毁灭.因此,我们应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治理念,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就城市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非遗的保护提供帮助.

  • 非遗政策背景下传承人保护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随着传统村落的衰败,非遗传承人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主要是分析当下传承人的发展现状等内容,从政策方面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出一定的建议.

  • 大数据技术在少数民族女性“非遗”传承人培养中的应用 ——以壮锦为例 2020-06-01

    近些年,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加强,各级政府也强化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少数民族女性在手工技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有特殊的优势地位,而她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受到的冲击又更为严重,所以该文以广西壮锦为例,探索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女性“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而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新信息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该文将大数据技术与培养女性壮锦传承人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女性壮锦技艺传承人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培养。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品三吉州窑陶艺馆开馆 2020-06-01

    近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品三吉州窑陶艺馆正式开馆。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品三,1971年被调到江西省博物馆工作,恰逢吉州窑发掘工作启动。通过观摩吉州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激发了他研究吉州窑瓷器的热情。

  • 苏派盆景传承人培养初探 2020-06-01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主要阐述了苏派盆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传承的做法,构建了“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传承与创新为目标、双导师制模式为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以供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参考和借鉴。

  • 播下一颗种子—浅谈面向青少年的非遗普及教育实践 2020-06-01

    在广大民众尚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觉了解和深入认识的现状之下,传播普及可以视为传承的前站。通过传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走入民众视野,是营造良好传承社会环境的重要一步,而年轻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纳和喜爱在其间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理念,上海市自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政府职能部门、项目保护单位以及相关的社区街道就开展了各种针对青少年的普及教育活动。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上海近年来非遗在学校中进行普及教育的基本情况。

  • 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研究 2020-06-01

    广东省韶关市目前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0项,传承人70位。非遗传承人存在着年龄偏长、后继乏人、缺乏资金扶持、资格的认定与退出缺乏可操作性细则等问题。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政府财政投入与扶持的不足,非遗的特点以及非遗传承人自身的市场意识、经营开发的能力与水平的限制等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国家与社会都需要加强对非遗及其传承人的重视,加强对非遗及其传承人的立法保护与规范,加大政府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资助力度,创新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模式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