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共检索到 357 条数据

  • 历八年艰辛 绣“大美敦煌”记非遗上海画绣传承人叶伟娜 2020-06-01

    2019年12月18日,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第四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在这里举行。应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桦和澳门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非遗上海画绣传承人叶伟娜和她领衔创作的上海画绣《观无量寿经变图》在此次会展中展出。这幅宽4米,高3米的巨幅刺绣作品丝光霓彩、绚丽夺目,它复原了盛唐时期经变画全貌,成了博览会的最大亮点,4天的展会,每天前来参观的海内外观众络绎不绝。他们赞誉这幅国宝级的作品来澳展出是澳门文化和会展界的一件盛事,使他们大饱眼幅,也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增光添彩。

  • 石龙“霸王鞭”传承人李繁昌 2020-06-01

    在大理州剑川县西南部沙溪镇的"民俗文化生态村"石龙,多年来流传着一种酷似剑术的舞蹈,2020年8月的一天,我前往剑川县石龙村,采访云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龙"霸王鞭"传承人李繁昌。不一样的"剑术"李繁昌是我近年采访的大理州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唯一的80后,也是大理州第六批45个省级非遗传承人之一。

  • 保护非遗,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永不断流 2020-06-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如果没有非遗的话,我们的文化就会断流,我们的社会发展就会滞后。由此可见,能不能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究竟该如何有效保护“非遗”?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非遗”保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护传承人,也就是把它

  • 乡村振兴 文化引领 非遗先行——乐清市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2020-06-01

    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除却清新绚丽的自然风光外,乡村闲适恬淡的生活节奏和质朴多元的独特文化现象也是整体形象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乡村从来不应该处于文化产出的低位,不应被低估甚至忽视。那些从民风民俗里汲取灵感、脱胎于每一天柴米油盐、在田垄山前琢磨融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整个文化世界的馈赠,也可以反哺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引领,非遗先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新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不竭源泉和永久动力。近年来,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乐清市深挖乡村非遗资源,多措并举,擘画乡村振兴,挥写非遗保护的"奋进之笔"。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浅析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下简称国家级传承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持有者、掌握者和践行者,具有公认的影响力和从业水平,是他们所持有或掌握的该项非遗项目得以存续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群体的保护尤其是对年迈体弱的老艺人的抢救性保护就是对该非遗项目所采取的最主要的保护措施,他们的身体、智慧、职责、爱岗敬业程度直接关系着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生死存亡。本文从国家着手开始实施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背景、意义、目的等方面出发,浅析此项工作。

  • 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 2020-06-01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非遗”传承人保护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的介绍,从师徒制度、法律系统、支持政策、权益保障这四个方面,在实际案例的引导下,对保护方法展开详细论述,为相关保护工作提供实践参考经验。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非遗传承人(四)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 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 ——以东莞非遗保护工作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而非遗传承人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延续中华文明命脉、传承历史经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此,对非遗传承人加强保护势在必行.这几年,虽然我国已经接连出台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影响非遗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必须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加强教育引导,确保非遗传承人可以传承文化精髓,促进文化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