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多民族和谐共居的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各类非物质文化丰富多样,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进,传统非物质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主动的保护,活态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中国面塑艺术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探讨 2020-06-01

    面塑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民俗艺术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面塑艺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面塑艺术传承主体角色分化,经营和传承方式多样化的现状,提出面塑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胆进行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主体能动性;从多种渠道扩大传播力度,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开发;重点挖掘面塑的民俗价值,增进面塑的社会教化功能等。

  •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困境研究 2020-06-01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体育文化给我国的体育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我国各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体育非遗产品正面临着非常艰难的保护和传承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抢救和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就变得异常重要。希望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 “牌话”与“佛娘”在同里宣卷民间传承中的功能分析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里宣卷"是一颇具民族传统特色的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和地方曲艺。"非遗"背景为同里宣卷的生存提供了合法化的途径,并赋予了同里宣卷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宣卷的传承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更需要民间力量的佐助。同里宣卷作为一种民间俗信文艺,自有其民间传承路径。"牌话"和"佛娘"作为宣卷的民间传承的重要力量,分别在传统和当代社会中对同里宣卷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非遗"视域中,如何在政府途径下更好地发挥民间的力量,成为宣卷研究者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 传统手工艺在博物馆中的展示体验与传承策略研究——以御窑金砖博物馆为例 2020-06-01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是江南地区少有的既涵盖物质文化遗产——御窑遗址,又系统性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砖制作技艺的博物馆。文章针对御窑金砖博物馆展示体验设计上的创新举措展开研究,分析了场域内持续性的氛围感营造、多维度的展示空间构建和递进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三个方面问题,归纳了其对后续同类型博物馆设计改造的启发,以期为"非遗"手工艺的活态化传承提供思路。

  • 文艺传播在重大考验面前的责任与担当 ——以《恩施日报》非遗报道为例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恩施日报》聚焦恩施非遗群体,刊发大量助力恩施抗疫的非遗宣传报道,为恩施抗疫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在文化传播中体现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后疫情时代,《恩施日报》又立足恩施非遗传承创新与亮点,发挥地方主流媒体桥梁纽带作用及优势,报道非遗助力恩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复苏与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 基于非遗传承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应用不断得到社会的重视,人民群众对于区域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好群众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搞清楚群众文化与非遗文化的相互关系,针对现阶段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举措,才能保证群众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 影像记录中的“技—忆”留存 ——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综述片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得以延续的重要要素;而传承人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等三个文献片和一个综述片的制作。这些作品具有地方性与历史性并存、学术性与完整性并行、艺术性与原生性并举等显著特征。通过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的影像记录,使传承人的珍贵"技—忆"得以长久留存,有助于其多样性传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