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无锡惠山泥人艺术特征研究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惠山泥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享誉中外。无论是经典造型"大阿福",还是精巧绝伦的"手捏戏文",都充满浓郁的吴文化气息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与研究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鼎盛一时的无锡惠山泥人因面貌守旧而备受冷落,境遇堪忧。本文以现代审美的眼光对传统惠山泥人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寻求创新与改良的突破点,使这一传统非遗文化具有新的生命力。
-
巢湖民歌考察实录与传承思考 2020-06-01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巢湖民歌以其独特的多姿多彩的风情神韵曾享誉全国。如何在现代社会大变革背景下保护好传统文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巢湖民歌的田野调查和对传承人的采访以及非遗民歌进校园活动的总结与思考,提出: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是基础,传承推广更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母机”应当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责任。
-
湖南民间戏曲的历史境遇与当代传承研究 2020-06-01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民间戏曲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湖南先后有多项戏曲艺术先后入选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史料的梳理、演剧形态的分析,对湖南民间戏曲的生存境遇进行分析,由此展开保护、传承的思考。
-
四川宜宾珙县麦秆画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探析 2020-06-01
四川宜宾珙县麦秆画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民间手工艺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中国瑰宝,极具传统文化特点和精湛的工艺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现代旅游文化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给珙县麦秆画带来了新的创新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将对非遗文化下麦秆画如何继承并多元化地融入旅游产品创新应用设计进行可行性探析。
-
构建主流文化精神中高校"非遗"音乐教学模式 2020-06-01
作为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在漫长时期慢慢经过发展成为的一种文化形式叫做非遗音乐,他不仅是这个地方的特色还是这个地方文化的一种流传方式.传承文化和不同的艺术形式的展示的重要平台就是高校,高校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音乐,要想保护好就要高校积极主动的把它引入到课堂音乐授课上来,这样才能不断激发非遗音乐的潜力,让它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
-
新时代非遗传承的创新探索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然而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称非遗),如何更好地将这些非遗资源不断的传承并发扬下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最近几年,尽管国家大力支持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有大量的非遗资源在不断消失。为此新时期我们必须重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从多种角度出发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新时代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
浅谈动漫传承非遗文化的优势与价值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记忆、储存着人类智慧,探索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成为当前非遗研究的重点.动漫是一种融合了文化与科技的现代休闲娱乐文化样式,其时尚性、艺术性、产业性符合当代审美和经济需要,受众广泛、对青少年群体具有天然吸引力.非遗为动漫的发展提供灵感与素材,动漫使得非遗更有效地得到保护与传承.将非遗的传承与动漫巧妙结合,促进非遗文化在文化、教育、社会等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促使动漫与非遗文化互利共赢,为两者的发展开阔空间.
-
基于虚拟现实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以瑶传道教为中心 2020-06-01
瑶族宗教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界称为瑶传道教。瑶传道教是瑶族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贡献给世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瑶传道教类非遗在当代同样遭遇了传习、传承与传播的困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瑶传道教类非遗克服时空的局限与传承人匮乏的缺憾,实现异时异地异代传习与传播,是当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媒介与新路径,也是实现多元文化共存互信、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