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千百年来社会生活的产物,包含了人们的丰富经验和无穷智慧,反映着文化个性和文化形态,极具文化、社会、经济、旅游价值。随着《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摘要》的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非遗的传承危机一直存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也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深度分析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优势、问题及应用案例,科学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体系,从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
群众文化活动中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作用 2020-06-01
现如今,文化已成成为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也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非遗文化保护的相应措施,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文化进行创新,确保群众文化特色,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设施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
河源非遗“凳板龙”舞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非遗是集人的社会需求、精神需求、自然需求的活态文化,2004年中国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文件来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整体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态势,但由于部分项目工艺落后、形式单一、传承人不足等诸多原因,部分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互联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如何保护并传承非遗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将对河源非遗"凳板龙"舞传承与创新展开探究。
-
论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 2020-06-01
湖南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颇为丰富。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学习活动及传承保护工作,湖湘地区亦是如此。本文在湖南"非遗"概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学习活动和传承保护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期让人民大众对湖湘"非遗"有更多的了解,并进一步对"非遗"进行有效的传承。
-
非遗保护视角下我国古琴艺术的传承与推广研究 2020-06-01
古琴艺术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文人四艺之首,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现阶段古琴艺术的从业人员较少,了解古琴艺术的人群也较少,古琴艺术面临着传承断代,受众少,推广难度大等众多问题。因此,在非遗保护环境下,如何实现古琴艺术的时代化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接受、喜欢古琴艺术,才能解决古琴艺术的传承和推广问题。然而,古琴艺术的推广和社会普及程度,关键在于振兴古琴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才能让古琴艺术与时俱进,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
非遗文化进校园实现路径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绚丽瑰宝,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弥足珍贵的,都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重视去保护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论文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需要加强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并实践的构想。
-
基于文化传承的广西铜鼓视觉设计艺术创新研究 2020-06-01
在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时代,视觉设计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载体,亦是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在文化传承目标视角下,创新视觉设计理念、丰富艺术表现形式迫在眉睫。广西铜鼓非物质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传统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从当前广西铜鼓传承发展及视觉设计现状来看,历史机遇和严峻考验并存,特别是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背景下,将广西铜鼓诸多文化元素与视觉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俨然成为一种主流方向。基于此,文章以广西铜鼓非遗为例,重点阐释了视觉设计模式的转变对铜鼓生存环境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最后以构建"理念—文化"多层次的视觉设计形式、建立"设计—产出"递进式的视觉设计模式、形成高效的媒介创新融合机制为出发点,构建了相应的优化途径。
-
浦东派琵琶艺术在安徽的传承发展述论*——以潘亚伯为中心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当代最重要的琵琶艺术派别之一。得益于以第七代传人潘亚伯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浦东派琵琶艺术在江淮大地生根发芽,发扬光大。其传承形成了网络状传承格局和代际相递的兴盛局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作了多首经典琵琶乐曲,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美学观念,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非遗保护视域,可从优秀传统继承、精品曲目创作、师资队伍建设、传承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安徽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