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新时代背景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向世界展示着独特的燕赵文化魅力,其未来也必将更加璀璨耀眼.本文通过梳理当前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结合国家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对我省非遗发展加以分析、总结与思考,为进一步阐述非遗活态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
青州农民画的数字化传承路径浅析① 2020-06-01
在非遗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调研时,常常会听到传承人这样说,“非遗重在传承,传承重在坚守”,这句话既反映了他们具有甘于清贫、传承文化的爱国情怀,也充分彰显出他们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现状的些许无奈。目前,对于非遗文化而言,传承文化后继乏力和人才培养不足已成为历史事实;所以,对于非遗,要坚守就要推广,要推广就要将非遗数字化,只有这样非遗才能做到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青州农民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它体现着青州的地方文化特色,美化着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着现代人们的文化思想,如果我们能通过数字化传播手段将农民画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通过极简方式传播讯息,进行智能推荐,整合农民画信息数据;通过趣玩游戏与视频教学让受众了解并学习;用娱乐化交互方式取代传统方式,提高年轻人与优秀画家的趣味化交互体验那么我们的农民画会不会走向一个蓬勃发展的明天?
-
广西环江毛南族非遗花竹帽的传承与发展新趋势——自媒体营销的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但明显力度还不够,为了使国家的非遗传统能够真正的"走出去",加快传承非遗文化,增强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本文就着广西环江毛南族南族花竹帽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将资金和创新力引进传统手工竹编工艺这个产业,将非遗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产品,结合互联网自媒体推广销售来不断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保护了非遗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贯彻乡村振兴的政策,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基于互联网+的非遗文化传承之路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传承乏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社会、从中老年人到青年学生,非遗逐渐被重视和持续关注。当下国内互联网+风潮正当其时,互联网+文化已经进入文化建设的战略层面,互联网+非遗文化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话题。有必要基于互联网,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发展,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进行融合发展,探索互联网+非遗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形成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新局面。
-
江汉平原荆河戏传承人的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非遗传承人生存现状的研究、调查、分析和应对性处理,是非遗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切实保证民间技艺活态延续的必由之路。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荆州"荆河戏",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与汉剧、京剧渊源甚厚,是珍贵的戏曲艺术宝库。在广泛收集荆河戏传承人资料的过程中,笔者从传承人的学艺经历、知识结构、经济收入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并从荆河戏传承人生活保障、资料研究、培养模式、经济创收、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寻找针对性的开发与保护政策,以求在地方戏曲传承人的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可适用的对策。
-
苗族芦笙舞《蒙待央》艺术特色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以人类口头或记忆的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口传心授和日常经验的积累,依靠着人的记忆及双手才能够加以传承。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高度发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
高职院校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优势资源分析 2020-06-01
高职院校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当从其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出发,积极向高职院校学生宣传、推广、开展非遗保护活动,认真研究非遗传承的规律与方法,构建科学性、实践性、持续性更强的非遗项目教育教学体系.
-
高职院校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优势资源分析 2020-06-01
高职院校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当从其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出发,积极向高职院校学生宣传、推广、开展非遗保护活动,认真研究非遗传承的规律与方法,构建科学性、实践性、持续性更强的非遗项目教育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