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7)

共检索到 267 条数据

  • 中国非遗的海外传播与文化认同* 2020-06-01

    在全球化风潮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下,通过塑造对英语环境下文化认同的"拟态环境",提供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框架,树立非遗的价值标准,能够强化非遗在英语环境下的传播与文化认同。还可以在丰富设置内容的思想内涵,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重构受众连接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非遗的海外传播更深入华人华侨的心理世界,从而不断提升侨胞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促进以英语为母语或懂英语群体对中国非遗的了解与接受度。

  • 吴地传统音乐社团的大众传播路径研究* 2020-06-01

    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是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和传播组织,提高其大众传播效果对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大众传播路径还需要合理拓宽,传播效果还有待提升,传播活动需要改革和创新,具体为:拓宽受众群体;广泛使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手段,以繁荣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发展,推动非遗品类的传承。

  • 信息图形化在蓬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蓬莱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保存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图形化、动态化、插画形式传播非遗,不仅使文化传承带有趣味性、艺术性,对于讲好蓬莱故事有极佳的条件,对于传播蓬莱地区的非遗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移动互联时代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探析——以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有效载体,代表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是当前亟需进行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通过纪录片载体,使部分面临消亡危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记载,是广电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本文以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为例,探析在移动互联时代非遗纪录片的价值、创作与传播。

  • 非遗文化资源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创新——以巴中皮影为例 2020-06-01

    非遗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沉淀的宝贵财富,它的存在确保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谐性与平衡性,为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演进和科技进步,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文化传播生态中'新物种'不断涌现,造成非遗文化资源生存空间的严重挤压,时刻面临被湮灭的危险。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如何实现'非遗文化资源'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创新,将这一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的文明财富继承下去,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本文拟以'巴中皮影'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一非遗文化资源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创新途径,通过抛砖引玉,为新媒体传播领域研究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提供融合思维

  • 非遗文化资源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创新——以巴中皮影为例 2020-06-01

    非遗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沉淀的宝贵财富,它的存在确保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谐性与平衡性,为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演进和科技进步,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文化传播生态中“新物种”不断涌现,造成非遗文化资源生存空间的严重挤压,时刻面临被湮灭的危险。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如何实现“非遗文化资源”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创新,将这一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的文明财富继承下去,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本文拟以“巴中皮影”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一非遗文化资源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创新途径,通过抛砖引玉,为新媒体传播领域研究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提供融合思维。

  • “互联网+越剧”传播与推广分析 2020-06-01

    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介,拥有的活力是传统媒介所不能达到的,很多旧有的行业借由互联网实现了质的飞跃.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经由互联网传播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一些小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迸发了新的生机.本文就越剧在主流非遗中的地位与背景为参照、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介的情况下,探究越剧的长期推广方向

  •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跳出传统传播理念的限制,大胆创新,不断与新技术、新理念融合,特别是通过已经形成了强大影响力的新媒体进行传播,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内容,用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市场竞争的磨练来提升其自身传播价值,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文章将结合非遗传播的现状和非遗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可行性分析,来阐述具体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