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7)

共检索到 267 条数据

  • 非遗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传播与运营策略研究 ——以抖音‘非遗合伙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进入数字时代,短视频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信息获取和娱乐平台,探索短视频平台对非遗项目传播的内在逻辑与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本文以抖音平台及其在2019年4月提出的“非遗合伙人”计划为案例,浅析了该平台在非遗传承方面的现有表现、传播模式,并以4I原则分析了平台的运营策略。

  • 非遗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传播与运营策略研究——以抖音'非遗合伙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智慧的结晶.进入数字时代,短视频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信息获取和娱乐平台,探索短视频平台对非遗项目传播的内在逻辑与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本文以抖音平台及其在2019年4月提出的"非遗合伙人"计划为案例,浅析了该平台在非遗传承方面的现有表现、传播模式,并以4I原则分析了平台的运营策略

  • 文化传播视角下非遗数字化记录与传播媒介研究 ——以东北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就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所世代传承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1]与物质文化相比,非遗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世代相传,并表现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家园"。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非遗受到外来事物的冲击,呈现出发展的疲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在冲击着非遗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非遗单一的传承与传播方式。笔者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

  • 主持人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负载着过去的记忆且联系着当下"我们"的认同感而对当下产生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和我们对意义的认知往往需要学理的探讨来提供启迪。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各具特色,都涉及到非物质化遗产研究中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命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规律、非遗作为遗产的文化属性以及保护传播方式的当代创新等方面,均能提升我们的认知。《略论明清时期西北民间小戏的传承、传播与"在地化"》一文,以大量的明清时期西北小戏的传承和传播资料分析

  • 你中有我 相融相生:浅谈新时代非遗传承与传播 2020-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项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向纵深发展,对传承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非遗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 出版社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互动探讨——以上海“非遗”慕课建设及出版实践为例 2020-06-01

    数字出版、音像出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内容尤其适用。文章结合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指尖上的非遗慕课"建设的案例,概括项目的运作过程,从内容设计和应用推广两个方面介绍实践探索中获取的经验,并对出版社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发挥作用提出建议和思考。

  • 非遗公众活动:强化博物馆非遗传播效应的思考 ——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个案分析 2020-06-01

    2007年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博物馆工作对象外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指出博物馆要成为保护、研究、传播、展示非遗的积极力量。南京博物院2017年度重点工作项目“非遗馆技艺类展示及民俗类展演”尝试以讲座+体验的模式,共策划举办“巧手匠心”手工技艺制作体验、“餐饮大师进南博”、“茶道寄语”茶文化、“百里异俗”民俗体验、配合节日及深度体验课程等六大专题的特色非遗公众活动220场。这些活动强调目标公众的设定、对非遗项目进馆可操作性的筛选、非遗项目内容的真实性及最终效果评估体系建立等。这些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充分尊重非遗传承人的情感认知及劳动,正确地把握非遗传承人、策划者、专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有效纳入志愿者,是强化非遗公众活动博物馆传播效应的关键所在。而少数类别的实践成功经验可以辐射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类别,这对其在博物馆中的发展有裨益,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教育添砖加瓦。

  • “非遗”传承的媒介嬗变与官方传播*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木鱼歌”为例 2020-06-01

    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木鱼歌为研究客体,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木鱼歌的官方传播与媒介嬗变,立足东莞木鱼歌的现代化传承与媒介嬗变的视角,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梳理、分析、研究其媒介传播中的官方传播,主要面向的是政府、媒体机构及其他社会机构在东莞木鱼歌官方传播方面的角色定位与研究工作,助力东莞木鱼歌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