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67 条数据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一、引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撞击日趋激烈,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文化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媒体传播范围、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渠道,非遗与时代相结合将增强非遗的能动性,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传播形式指引着非遗传播与发展的新方向。
-
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平台与资源建设研究 2020-06-01
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平台与资源建设是一件文化保护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平台与资源建设,利用目前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建立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平台,建立客家文化知识图谱,利用高校研究院、地区博物馆对客家文化、客家非遗技术的研究成果,塑造贴切客家文化人物形象,将客家非遗技术融入科普传播主线,制作MOOC资源,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多渠道客家文化传播。
-
从“小众”走向“大众”: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 2020-06-01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通过传播组织、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从小众边缘逐步走向大众面前。遵循非遗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传承保护原则,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必须兼顾传播规律和非遗保护要求。需要通过提高非遗传承人媒介素养、推动非遗文化整合传播、培育非遗活态传承群体等措施来改善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
-
基于AISAS模型的长乐抬阁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基于AISAS模型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其营销传播方式提出新的议题。思路上,尝试从单一的输血转向自身造血功能的开发;形式上,使用跨界融合的营销传播新型模式。将非遗变成一种风尚,与现代生活和消费现状高度结合。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加速了新闻和各种信息的传播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通简称“非遗”)。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中,不管是从传播组织、内容生产方面,还是从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非遗已经从遗忘的角落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在新媒体语境下,对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既要遵循传播的规律性,同时也严格依照非遗的保护要求,不能带有丝毫的盲目性。
-
论电视传媒中温州音乐元素的传播价值——以“温州家人”系列电视剧为例 2020-06-01
温州鼓词、温州民歌《对鸟》和《叮叮当》堪称温州的三大代表性音乐,在反映温商精神的两部连续剧中分别用它们作片尾曲、主题歌和插乐,既彰显了温州本土的音乐文化特色,也使南戏故里家喻户晓极具瓯越风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音乐得到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有效传承和保护。本文分析电视剧中"温州音乐元素"的传播要点,探讨电视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价值,以期从中得到非遗音乐传承保护新的启迪。
-
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刍议 2020-06-01
本文以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传播现状,并重点探讨了蒙古族音乐动画作品中画面与音声之间的独特关系,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项目融入动画片制作中的互动传播进行了分析研究,诠释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本文还进一步将作为动画背景音乐的蒙古族音乐传播的方式,做了具体阐述,力图引导新媒体的创作与研究人员,在日常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对两者结合的创新和推广,有实际借鉴与理论启迪。
-
MCN模式下抖音短视频的非遗文化传播研究 2020-06-01
随着互联网终端迅猛发展,短视频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内容消费选项。抖音短视频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加以利用,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结合抖音短视频中非遗文化播的特点,浅析MCN模式下抖音短视频进行非遗文化传播的路径,以供非遗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对策,从而提升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