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0 条数据
-
闽南乡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以闽南乡土体育事项为调查对象,探讨这些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认为,依据目前闽南乡土体育非遗保护境况,可以从政策法规完善为根基、明确政策法规推行主体为媒介、营造政策法规社会环境为外因、培养传承主体保护意识为内因等措施,落实乡土体育非遗保护。
-
国家非遗肉连响的现代传承及其促成的关键因素剖析 2020-06-01
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传承人)以及实地考察法对利川肉连响的现代传承进行研究,并对现代传承方式促成的关键因素进行剖析,以为其他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传承人刘守红构建的1+6~+的立体化传承模式大大推动了肉连响的发展,实现了非遗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和基于现实社会的流变,而其成功主要得益于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保护单位履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管理模式;积极的申遗,纳入政府保护行列;适度的对肢体动作进行创编,使之更加体育化、生活化、大众化;以校园为载体,实现校园传承;以高校为依托点,建立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团队;继承并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的传承注入不竭的动力等因素.肉连响的现代传承值得其他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借鉴.
-
博物馆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为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地展开,本文就目前体育非遗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为切入点,从博物馆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解决措施。体育非遗保护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人去艺绝"之危机、"后继无人"之困境、文化空间之破坏和文化认同之缺失。解决措施有,发挥技术优势,打造体育非遗数字博物馆;开展普查工作,完善体育非遗档案;设计活态展示空间,建立体育非遗传习所;深化馆校合作,增添体育非遗传播渠道。
-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研究热点和前沿①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0-06-01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14—2019年间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研究文献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工具对切题文献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时间分布、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以及关键词时序图几个方面绘制直观的科学知识图谱,以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研究发现:2014—2019年期间,体育非遗的研究经历了快速发展、成熟和创新三个阶段,但是相关学者和机构合作程度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热点主题分为以下4个方面:有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属性等本质理论研究、多重视角下体育非遗的发展与传承路径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信息时代下体育非遗的保存与传播;前期阶段学者们关注于体育非遗的内涵、属性和价值体系的研究,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者们继而聚焦于体育非遗的信息化手段传播和保存,且后期研究发展缓慢,面临创新。
-
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非遗体育舞蹈“阿细跳月”的传承协同发展浅谈 2020-06-01
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带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村寨,其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众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虽然近年来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为此,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加强人们对民族村寨的保护意识,使村寨人们主动承担其建设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从而有效促进民族特色村寨与体育非遗传承的共同建设与发展。本文主要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可邑村为例,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体育非遗传承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
青海省藏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青海省藏族是青海省最多的少数民族,经过千年的发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青海藏族的体育类非遗项目分析,发现:项目分类不明确;传承人总体年龄偏高,年轻人数量不足;传承人性别差异大,文化程度偏低;传承人生活面临窘境。基于这四点,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以期为青海省藏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云南省苗族国家级、省级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各地州保护不均衡;发展与传承经费严重不足;苗族同胞保护意识淡薄;未建立四级档案数据库;基本无传习场所;未建立陈列馆;竞技性项目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传承人各地州后继乏人;传承人传习经费不到位等是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发展与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企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对校企融合发展的现状、优势分析、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讨校企合作促进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开发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传统体育旅游景点和体育体验活动,充分融入新的文化创意,深挖项目的精神内涵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运用大众媒介等现代科技扩大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发展寻求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