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0 条数据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述评 2020-06-0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方式、保护困境与路径、区域研究、个案研究、民族视角、研究现状等相关方面进行综合述评。研究发现:当前研究重心从对体育非遗的宏观理论性研究转向针对某类别、个案及地域性的研究;研究方法从以文献资料为主转向更加注重田野实证;研究的学科基础更加丰富,理论基础更加广泛;研究目的侧重于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但目前的研究在类别归属、原生态保护、开发等方面存在争议。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0-06-0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研究发现,体育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条件.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开发秩序混乱、文化现象失真、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单一、缺乏专职人才等.并提出:科学规划,合理统一布局、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推广路径、完善资源的开发途径、促进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结合、积极培养体育非遗旅游人才等解决措施.
-
人类学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2020-06-01
理论上,文化功能的多层次性和层级差异性、文化功能的政治性表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为保护势在必行;文化变迁的常态性表明“民传非遗”必须实行动态保护;宗教的信仰功能表明“民传非遗”具有保护的社会价值。实践上,文化的整体性要求对“民传非遗”进行大生态和小生态的全面保护;人类学主客位观点差异原理要求广泛汲取民众智慧,改变目前缺乏大众参与的现实,激发地方文化自觉,实行参与式保护等。
-
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应当保护并传承。尤其是在当前非遗保护视角下,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剖析当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希望最终能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获得人民群众的关注,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
-
基于城镇化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因素研究 2020-06-01
城镇化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主要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观保护意识淡薄,城镇化环境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土壤,传承与保护投入有限。因此,在城镇化环境下通过整体性、生产性和记录性保护措施、通过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博物馆收藏等措施,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维护民族文化发展
-
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2020-06-01
在甘肃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将充分发挥"旅游+体育"产业的联动作用;积极探索甘肃当前体育非遗资源旅游化生存模式,旨在有效促进甘肃体育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推进甘肃省"旅游+体育"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2020-06-0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今体育产业迅猛发展,市场细分和各产业交叉融合、互促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特别是基于“体非遗”进行深度旅游的提出和发展,为“体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和机遇。二者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彼此资源和市场的无缝、有机衔接;其融合、互促发展的有效动力体系为:“体非遗”保护迫在眉睫的助推力、“体非遗”旅游挖掘开发成功案例的引擎力、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压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力、深层次旅游需求提高的驱动力;其交叉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挖掘开发性融合、深度体验性融合、创意创造性融合、多功能性融合四种路径。
-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2020-06-0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凉山彝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但随着时代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正在迅速消逝、变异.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加强对非遗的认识、系统研究、保护生存空间、重视宣传教育等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