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5)

共检索到 5 条数据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创新和积累的华丽瑰宝。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规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行为就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试图概括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内容,分析我国非遗保护的现状及法律保护模式,进一步提出对非遗保护法律模式的完善建议。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提供基础,才能更好地在社会公众中培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精神。

  •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析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过程中,基层县市(区)承担着重要角色。正确的保护工作理念、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措施,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根据前人积累的保护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基层保护工作实践,将适合于基层应用的五类保护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基层应用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非遗项目自身的特点,结合这五类保护模式,选择、借鉴和创新最完美、最科学的保护模式,最终实现非遗项目保护的初衷和目标。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模式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以行政为主导的保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消亡的趋势,及时有效地抢救了大批非遗项目。然而,这种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中存在的"条块化"割裂、"碎片化"分散问题。

  •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 2020-06-01

    传承人是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是体育非遗实现持续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有的保护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未能较好地结合传承人的类型、级别、阶段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严重制约着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针对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问题,在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根据不同阶段的保护模式,该模式包括成长阶段的潜在性传承人培养型保护模式、成年阶段的一般性传承人扶持型保护模式、成熟阶段的代表性传承人体制型保护模式,为确保模式的有效实施,需通过提高民众对传承人的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传承人保护计划、加大对传承人保护的支持力度、增强各传承主体间的协同合作。

  • 左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模式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广西左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嬗变轨迹为基本线索,借助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大契机,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引入文化生态学理论体系,运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结合文献的基本方法,对左江流域非遗保护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准确把握非遗保护的内生要素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从非遗的文化生态特征出发,提出"挖掘—研究—保存—展示—利用"的文化生态保护模式与长效机制,构建生态、经济、政府、社会、市场、居民等参与主体多元化的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