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梳理分析 2020-06-01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边疆,文化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世代生息于此的各族人民在长期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4年以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启动,保护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在资源普查、项目申报、名录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及时总结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分享非遗保护的黑龙江经验,笔者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入手,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经验交流作出积极的贡献.

  •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本文分析当前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民众参与度低下、传统体育活动和相关体育非遗文化价值被忽视、体育非遗保护没有专项法律的针对性保障等问题,借鉴"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出保护策略:明确体育非遗内容,增强民众体育非遗保护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兼顾利益均衡,加强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建立体育非遗数据库。

  • 河北非遗文化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作为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集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结晶。本文简要论述了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辩证性关系,并详细地探讨了当代社会背景下,应如何将河北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以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 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探析 2020-06-01

    本文主要探讨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平台、技术、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希望对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所裨益.

  • 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2020-06-01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非遗保护也从对非遗本身的保护提升到了对非遗的整体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根据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来设立,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性保护的创新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融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环境,很好地将保护区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农业、旅游、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条件充分整合,达到更好保护效果。本文结合江门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进行了探讨。

  • 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的实践 2020-06-01

    在非遗保护的视域中,"文化空间"这一概念对传统文化保护体系的立体化与多元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空间将时间与空间重叠,集中体现为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念,具象化为实体的景观建筑或民俗活动,在主体性、空间性、时间性与文化性四个维度展现了传统文化内在因子的交融性与复杂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存续与发展。

  • 论新媒体下口述史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凤画为例 2020-06-01

    历年来,国内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十分注重记录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同时,口述访谈成为非遗保护工作者田野作业的基本方法.凤画,是安徽省传统的民间艺术,极具地方特色.如何对其研究,传承与发展是当今研究者面临的问题.本文在介绍凤画发展概况的基础之上总结其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论述口述在凤画研究中的优势和作用,对凤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承与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 非遗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挖掘、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研究认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不注意原生态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未被民众充分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后继乏人;政府组织、管理职能失调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其传统的传承方式,拓宽受众面;增强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开发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原生态保护;将非遗传承人作为保护的核心;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