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 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 用意义深长。
-
录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的发展大潮中,受众越来越广泛,而录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和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录音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意义深长。
-
基于境外游客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 2020-06-0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愈加得到重视。而旅游产业是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通过游客的参观和体验,可以激发非遗文化在市场中的活力,使其获得更加持续的发展能力。本文从境外游客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非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为非遗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开发的现状及问题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
-
温州“老字号”有颗年轻的“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温州市开展 2020-06-01
昆腔袅袅盈盈入耳,武术"快闪"博人眼球,传统匠人手中的"老活计"引来年轻人探寻的目光……6月13日,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幕。本次活动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协办。
-
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从娃娃抓起已成共识 ——非遗入校:固本铸魂打底色 2020-06-01
截止2017年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1300多项。自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市级、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许多学校将本地非遗文化课程引入校园,聘请校外专家、民间艺人到校授课,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起到了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思考与传承教育 ——以广东省音乐类非遗为例 2020-06-01
一、前言自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尤其是音乐类非遗给人以多层次和丰富的感受。对于广东省音乐类非遗的学术研究,正逐渐从单一转向多角度的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
河湟“花儿”歌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以朱仲禄、冶进元的创作为例 2020-06-01
花儿是西北地区的山歌、情歌、徒歌,是民间的口头诗歌艺术."花儿"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花儿"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经了三个重要阶段: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和宁夏回族山花儿入选国家非遗名录.2008年1月26日,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花儿"被纳入"民间文学"范畴开展保护.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中国申报的"花儿"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非遗人的战“疫”之路 2020-06-01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不像白衣天使一样能够逆流而上、千里驰援武汉,或许也不像“最美建设者”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建起伟岸的“火神山”与“雷神山”,守护一方平安。但是,他们依靠文化与艺术的力量为疫情中的人们搭建起了一座精神上的堡垒。这就是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非遗工作者们。他们满怀深情与担当,积极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宣传队伍中,组织非遗传承人共同吹响战“疫”集结号,通过非遗作品讴歌人间大爱、传递必胜信心,充分发挥了鼓舞士气、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