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扶贫的内在联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不仅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促进非遗项目的产业化,把非遗产品开发与扶贫联系起来,有助于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贫困人口就业,达到巩固脱贫成果的目标。本文主要研究非遗保护与传承与扶贫的关系。
-
县乡文化馆在农村“非遗”保护中的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的特点是不能脱离当地人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具有一个民族或地区独特的审美观念。县乡文化馆是农村“非遗”保护的重点单位,在对“非遗”保护的过程当中,有着促进其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本文对县级文化馆在农村“非遗”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简析,对此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见解。
-
群众文化活动中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作用 2020-06-01
现如今,文化已成成为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也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非遗文化保护的相应措施,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文化进行创新,确保群众文化特色,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设施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
非遗保护视角下我国古琴艺术的传承与推广研究 2020-06-01
古琴艺术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文人四艺之首,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现阶段古琴艺术的从业人员较少,了解古琴艺术的人群也较少,古琴艺术面临着传承断代,受众少,推广难度大等众多问题。因此,在非遗保护环境下,如何实现古琴艺术的时代化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接受、喜欢古琴艺术,才能解决古琴艺术的传承和推广问题。然而,古琴艺术的推广和社会普及程度,关键在于振兴古琴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才能让古琴艺术与时俱进,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基于太谷秧歌的濒危性 2020-06-01
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了当前太谷秧歌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非遗的活态保护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非遗存在的活态传承、保护等问题,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乡村旅游与非遗活态保护融合发展、非遗产业化、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建立文化经纪人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政府及民间投入等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思路,以期为太谷秧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财富,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价值,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一股重要文化力量。本文对非遗的当代价值开展了分析,并对新时期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以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新手段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促进效果。
-
浅析文旅融合视角下沙家浜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近几年,文旅融合已成了一个热门词汇,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在文旅进一步融合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实现非遗的保护传承,也有利于推动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本文通过沙家浜非遗的现状,浅析了文旅融合视角下,沙家浜的非遗该如何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论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2020-06-01
茶文化中包含的许多元素已经被我国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被列为非遗最多的是茶艺类。即,各个类别茶叶(普洱、龙井等)加工研磨的技艺。除此之外,茶精神以及与茶有关的民俗文化也逐渐被重视,陆续被列为国家保护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主要探讨了茶文化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