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基于生态理念的视角 2020-06-01
永定土楼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居住文化,反映了客家先民朴素的自然观和环境观,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也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不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客家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生态理念的视角,挖掘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中的人文和谐、精神和谐等文化底蕴,发挥资源优势,营造集生态、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大环境,培养非遗传承的生力军,壮大非遗传承的队伍,制订村规乡约等,以利于永定客家土楼楹联的保护与传承。
-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中的功能与作用 2020-06-01
本文对基层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文化馆保护非遗的措施,旨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
浅谈影像记录对“非遗”抢救保护的重要性 ——以苏州制扇为例 2020-06-01
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和保护,对于即将消失的技艺和传承手法,如何保护记录使其传承下去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好的影像记录手法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尤其重要,如何真实、清晰、流畅地记录"非遗"制作过程也值得深思。本文对影像记录在抢救保护"非遗苏州制扇"过程中的重要性做了分析探讨。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南京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南京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还面临民众非遗传承意识较弱,技艺传承面临失传等困境,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
-
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电影《百鸟朝凤》再次引起人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到底如何拯救濒临灭绝的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努力,如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利用数字媒体进行艺术复制、培养新的传承人、利用非遗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开展田野调查等,但仍然存在诸如名录不均衡、补助分配不合理、传播途径狭窄、商业气息过浓、创新保护不足、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充分利用移动传媒进行广泛传播,鼓励艺术家利用非遗音乐大胆创新,将民间音乐引进高校和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在演奏中进行活态的传承,要以传承为中心,将"媒介复制"与"表演复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民间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
-
临夏州职业教育传承和保护非遗面临的问题与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临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夏有“中国砖雕之乡”、“中国花儿之乡”的美誉。临夏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共11项,其中包括莲花山和松鸣岩花儿会、河州贤孝、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永靖七月跳会、东乡族擀毡技艺、东乡族叙事长诗《米拉尕黑》、河州平弦、古建筑修复技艺、生铁铸造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共29项。但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其传承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方面,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作用。未来要求职业院校能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过程中,肩负起相关的责任和重担。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体发展呈现萎缩趋势。为此,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呼吁重视传统音乐类非遗文化的发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和保护。本文在分析当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存在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以期为我国音乐类非遗保护及传承工作提供借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千百年来遗留下的文化瑰宝。而档案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真实可靠的原始信息记录,对非遗进行档案化管理是非遗保护的有效之径。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探究非遗档案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