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绵阳市体育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盐亭桃子龙为例 2020-06-0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绵阳市体育类非遗文化——盐亭桃子龙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该项目的起源、制作工艺、表演方式,研究结果发现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传承人老龄化突出、外来文化的渗透、传统观念保守、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几点策略.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希望给今后的学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让这项非物质文化在民间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
刍议“非遗”瑰宝铅山连四纸的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用薄薄的一张纸托举世界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毫无悬念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凝聚自然之精粹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本文将主要针对"非遗"文化视角下铅山连四纸的保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加强传统手工造纸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
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研究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推进,我们对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新的思考。文章以川北南充地区的非遗舞蹈现状为例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非遗舞蹈传承的背景,再结合实际分析非遗舞蹈传承的现状,并探讨了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
-
2017年度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综述 2020-06-01
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我国在《公约》框架下开展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这期间,作为“非遗”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舞蹈,其保护实践为“非遗”的分类保护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本文从申报与认定、记录与保存、宣传与展示、传承、理论研究和存在的问题六个方面对2017年度传统舞蹈类“非遗”保护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传统舞蹈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
传承非遗,延续文明: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当代价值与保护策略分析 2020-06-01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产品铅山连四纸于2016年12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既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又是良好的商业资源,其保护与利用的融合推进十分紧迫。文章拟从政策资金支持、培养传承人群、创新多样产品、开展文化体验游等角度,分析其保护策略。
-
木蜡庄傩戏的数字化保护与影像活用探究 2020-06-01
数字化影像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可以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也能对其进行传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数字影像不应该只是作为存储和保护的工具,还应实现其传播的价值,让人们关注和参与非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非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数字影像记录不仅仅是保护非遗的目的,更应该成为数字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
如何在新媒体视野下养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觉 2020-06-01
随着几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代代相传宝贵的文化财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众多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新媒体视角下,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非遗文化相结合,做好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工作。
-
非遗保护背景下的乡民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 ——以山东莱芜传统舞蹈花鼓锣子为例 2020-06-01
文章以花鼓锣子为例,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花鼓锣子这一乡民艺术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试着探讨非遗保护环境下乡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