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现代生活如何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技艺在当今时代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此次论坛,在“非遗”本体分析、“非遗”传承人、“非遗”共同体建设、“非遗”文化生态环境等等几个角度来探讨“非遗”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如何振兴传统工艺。

  •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VR技术保护与活化系统构建 2020-06-01

    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依借其核心技术优势生成真实、生动的三维仿真系统,是当前国内外各领域、各行业正在积极深入研究的一种技术,可以形成"沉浸"真实环境的感受及体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笔者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同时结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寻求虚拟再现其"非遗"项目,对其"非遗"VR技术保护与活化系统进行构建,以期为展现、保护、活化这些民族的瑰宝提供借鉴。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再现、技术和资源系统等方面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系统。

  • 山东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 2020-06-01

    随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公布施行,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驶入快车道。山东枣庄历史文化悠久,非遗资源丰富。本文在肯定枣庄非遗保护成就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了枣庄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形成了具有枣庄地方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与活用路径,希望该路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 “非遗”保护下丹徒田歌文化传承的多维思考 2020-06-01

    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滋养出的丹徒田歌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歌谣。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徒田歌引入教育的实践体验,在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对话中,对社会化非遗传承进行多层面的理性思考。

  • 试论民间传统活动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与意义 2020-06-01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民间传统活动凝聚了我国文化的精髓,对我国民间传统活动进行研究与保护,有助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本文主要浅析保护民间传统活动对于我国非遗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 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性与历史价值的挖掘和保护 2020-06-01

    本文结合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对于系统历史性考证和筛查的工作内容,诠释了历史性认定的明确标准,阐述了历史价值物质性表达和非物质性表达的载体,并根据考据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文献类和实物类。本文根据当前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普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历史价值挖掘与保护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对历史性判断标准认知不深刻、缺少农业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辨识性工具、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民众保护意识淡薄、历史价值延伸空间受限等问题,提出抢救口述材料、建设工具化的遗产历史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创造专业人才孵化环境、加强遗产地文化干预以及协调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建议,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挖掘与保护提供建议和对策参考。

  • 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调查与保护机制研究 ——以阜阳市为例 2020-06-01

    当前皖北非遗传承人保护工作存在传承模式单一,非遗传承人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创新性,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分布不均,对传承人的培训有"同质化"倾向,对传承人的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存在对传承人个人生命史研究不足等方面问题。对于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合力支持。政府应加强非遗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施行与监督,增加政府补助扶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企业应加强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聘请非遗传承人,实现"双赢";非遗传承人个人应加强自身理论与业务学习,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实现非遗艺术品创造性转化。

  • 纺织非遗数字化保护平台建设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十分引人注目的社会工程。纺织非遗作为一个大类因其资源丰富、易于生活化、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更受到社会上下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助力扶贫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可圈可点。因此,纺织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功能,需要立足现代社会转型背景科学研究保护传承的具体路径和可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