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浅谈慕课在非遗保护领域中的发展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精髓表现,不仅是我国文化历史的传播载体,同时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传承性,国家政府针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与创新手段。其中,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教育手段,在某些层面上可以为非遗保护领域与发展领域提供全新的契机,基本上可以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慕课在非遗保护领域中的发展作用进行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
“双遗”保护语境下木偶融入武术课程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木偶等"非遗"项目的开展过程以及面临一些基本性问题进行探讨,如政府发展力度意识薄弱、传承者传承意识匮乏、传承技术体系褪却等问题,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语境下思考如何发展武术与木偶文化,即武术与木偶的双遗项目通过学校课程平台围绕传承与发展两方面路径发展传统文化,其实施过程中在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也得到相应的解决,则借助"融合—创新、传统—现代"等时代话语延续传统文化,从中不仅使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继承,而且也使现代文化得以发展。
-
基于SOLOMO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推送传播模式研究 2020-06-01
通过引入信息互动反馈机制和奖励机制,更广泛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提高大众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促进非遗发展。依据SOLOMO理论,首先通过对非遗所包含的信息属性分析研究,将非遗信息分类整理,再对用户行为、习惯偏好、文化程度、专业属性等分析研究,结合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推送给用户感兴趣的非遗信息,在信息互动反馈机制和奖励机制的促进下提高非遗的传播效率。将非遗信息按照不同的种类与用户生活中的日常活动相结合,依据用户的喜好进行信息推送,在增加信息互动反馈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增强非遗的推送吸引力让非遗能够系统化地进行传播。
-
非遗传承与创新小议 ——以书画篆刻印泥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以下简称"非遗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过程中是应当坚守传统还是发展创新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就传统和创新的问题结合非遗的具体例子书画篆刻印泥(以下简称"印泥")来论述.本文结合近现代印泥发展现状,根据走访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就传承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的目的,创新的主客观原因,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思路展开讨论.印泥作为非遗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非遗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在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大环境中,我国非遗事业将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和迈进.
-
基于活态保护视角分析非遗展示空间设计 2020-06-01
近些年国家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但由于传统展示空间设计,无法对非物遗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进行充分展现,因此,本文以基于活态保护视角分析非遗展示空间设计为题,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站在活态保护角度,对非遗展示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
浅析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2020-06-01
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着许多优秀文化遗产.面对得以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肩负起文明传承和发展的使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被活化;同时,还要从我国目前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出发,分析探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功能作用 2020-06-01
在我国浩瀚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民族不停地发展演变着,而证明民族生活不断向前进化的主要特征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最好证明。基层文化馆的存在,是一种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力机构,文章研究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
-
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组成,其中传统音乐蕴含着不少文化、民俗、审美等价值,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需要被人传承与保护.而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专业的音乐人才,而音乐人才又主要来自各大高校.因此,高校在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故本文以高校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今非遗音乐文化在高校中被传承或保护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以实现让非遗音乐文化更好地被传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