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践行启示——以汉中饮食类非遗名录为例 2020-06-01

    以汉中域内饮食类非遗名录汉中面皮、谢村黄酒、宁强核桃馍、城固原公土席的生产性保护实践为案例而得到的启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必须要与时俱进,以创新推动生产,促进传承,以使之继往开来;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工作的主体是人民大众;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还须在"生产"之外下功夫。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国家首批非遗胡集书会的实际运用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动态中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反映出某些社会阶段的价值取向和主流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伴随着工业革命热潮的来袭和人们精神欲望的扩张,随即产生非物质文化逐渐脱离当今时代人们价值追求的现象。胡集书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相同的现状,保护隐藏着衰落的现实,而法律层面保护是一重要举措,此文意在探究现状背后的原因,结合现有措施,完善法律保护下的胡集书会发展脉络,寻求宏观保护下个体发展的立足点。

  • 基于文化自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的研究 2020-06-01

    以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文化自信的深层关系为线索,在文化自信视角下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基本思路,探析数字时代非遗档案资源积累、专题数据库筹建、"数字记忆"领域探索,揭示"非遗档案+数字人文"跨界项目的实践契机。立足文化自信,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自身传承与建构,通过成功的跨界案例,说明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数字人文技术紧密结合的空间,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讨 2020-06-01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类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技术,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探讨在《中药炮制学》授课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方法与教学实践,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树立中药炮制保护意识与传承创新并重的学习观念,感知"非遗技术"等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期为中药炮制人才培养的提供思路借鉴,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场景视域下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的策略研究 2020-06-01

    推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性保护,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场景理论引入非遗的生活性保护实践中,在探究非遗生活性保护的学理内涵与实现机制的基础上,对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价值、空间、主体和活动四个层面提出了推动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的策略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非遗赋予场景所需的价值内核,而场景则通过不同"舒适物"间的组合,将非遗的价值意涵外化表达,重构非遗与民众的共生空间;(2)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中存在整体协同保护不足、保护主体错位、活动场景平台缺失等问题;(3)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需要从价值、空间、主体、活动四个维度,强化核心意涵,重构环境支撑,明确权利归属,创新参与方式。

  • 非遗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联合申遗研究* 2020-06-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奠定了国际层面非遗保护的基本框架,国际合作是非遗保护的基本要求。作为非遗保护国际合作最常见的模式,联合申遗符合《公约》以社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强调了非遗保护的整体性原则,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有的非遗保护机制的约束力不足,同时不少缔约国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理解与实施不到位。出于经济利益和文化外交层面的考虑,一些缔约国将申遗工具化。针对上述问题,缔约国需要在联合申遗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与交流,有关的社会组织也可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

  •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再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之所以成为知识产权模式不能承载之重,在于知识产权固有的制度缺陷性,这种固有缺陷能否通过知识产权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来解决,是立法模式选择上的难题。然而,从保护少数族群文化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这一新型保护形式的运用,会使得少数族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进一步被侵犯或盗用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重新思考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障碍及对策。

  • 湘中傩狮舞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2020-06-01

    湘中傩狮舞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湘中娄底市涟源枫坪镇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以湘中傩狮舞为例,分析了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对策,并探讨了湘中傩狮舞目前的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接着从保护对策的角度出发,思考傩狮舞目前在经济保护和社会保护两个层面可以应用的方式。最后提出传承人的培养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传承主体缺失的困难,试图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更多可以尝试的方法和途径。